葉少珊
【摘要】計算是貫穿數學學習全過程的一項內容。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對答如流的口算、靈活自如的簡算、一絲不茍的筆算,這些都是決定學生計算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本文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為例,緊緊圍繞口算常態化、簡算自覺化以及筆算細致化三個方面淺顯論述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 三年級學生 計算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40-01
眾所周知,在整個小學教育階段,小學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級。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相比于一、二年級的學習,三年級的數學知識在難度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計算知識也不例外,相對于一、二年級的數學計算內容,三年級數學計算內容的難度明顯提升了一個層次。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堅實基礎。因此,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有關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成果日新月異、碩果累累。筆者在仔細研讀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若有所悟、收獲頗豐。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深刻感悟,圍繞小學三年級數學中與計算相關的內容,淺顯論述一些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口算常態化,積累計算經驗
口算,又叫心算,是指學生在不借助任何計算工具和書寫工具的前提下,進行的計算。口算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口算能力的提升必須要通過經年累月的訓練與積累,方能夠得到顯著提升。換言之,口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經年累月的過程。因此,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師一定要將口算常態化,即將口算訓練環節作為每節數學課堂的必備環節。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口算乘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設計了一些口算題目,并利用這些口算題目來進行課前熱身。具體過程如下:首先,筆者利用課件出示了口算題目:“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然后,筆者又讓學生逐一進行了計算。最后,筆者讓學生任選兩道口算題目說說自己的口算的方法。
當口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變成一種常態之后,學生就會在日復一日、循環往復的口算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計算“經驗”。如此以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肯定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簡算自覺化,掌握計算技巧
簡算,即簡便運算,是學生依據相關運算法則簡化計算過程、縮短計算時間以及提升計算成效的一種方法。對于不懂簡算技巧的學生來說,數學計算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對于掌握了簡算技巧的學生來說,數學計算的過程就會變得妙趣橫生。
鑒于此,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與計算相關的內容時,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計算“技巧”。尤為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即讓簡算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唯有如此,方能切實發揮簡算在提升學生計算能力方面的顯著作用。
比如,在一節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口算乘法練習課”上,筆者通過讓學生完成一些計算題目來總結簡算方法。計算題目如下:“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通過完成這些計算題目,學生總結出了如下計算方法:兩個整十數相乘的時候,可以先將十位上的數字相乘,然后再在計算結果后面加上兩個“0”即可。
在教師的步步引領下,學生牢固地掌握了相關的簡算技巧,他們自覺簡算的意識也逐漸得到了培養。如此以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自然也會得到大幅地提升。
三、筆算細致化,確保計算結果
筆算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內容。影響學生筆算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學生對運算法則運用不夠熟練、對算理理解不夠透徹以及計算過程不夠細心等。對于運算法則的運用和算理的理解,教師要通過富有成效地講解讓學生熟練運用和透徹理解。而對于計算過程不細心的一些學生而言,教師必須要千方百計培養這些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將筆算過程細致化,以此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口算訓練常態化,讓學生在常態化的口算訓練中積累豐富的計算經驗;教師要讓學生逐步養成自覺簡算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自覺主動地簡算掌握各種計算技巧;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筆算過程細致化,讓學生通過細致入微地筆算確保計算的結果。
總之,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讓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堅強后盾。
參考文獻:
[1]吳棕園.簡談小學三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考試周刊》[J].2016(50):70-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