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權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關心的問題。本文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其關鍵在于教師。并且教師只有在教學水平、基本素質等方面不斷實踐、勇于創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效率
前言
小學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思維等方面都獲得相應發展和提高,進而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可以說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的不懈追求。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么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將是無益的,教師的教學也是沒有意義的,這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會對教學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需要強調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獲、有所進步,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有意義。那么,具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呢?現筆者就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教師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認真解讀教材,把握教材內涵,不僅可以讓教材發揮好作為學生和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媒介作用,而且也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基礎。具體來講,教師深入解讀教材只要包括這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明確教材中體現的新課程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今的教學。根據新課改理念,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以及合作者。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進而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索知識,獲得能力。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開展有價值的數學教學。所謂有價值的數學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有所獲,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變得有價值。其次,教師要深入研究,領會教材意圖。對于教學而言,教材是死的,但是使用教材的教師和學生則是活的。而且新課程也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并非簡單的將教材內容再現給學生,而是要進行一定的再加工以及重新創造,進而將知識的傳遞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態度的過程中。
二、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道理相信每一位教師都不陌生。尤其是是對年齡尚小,認知有限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因為喜歡某位教師而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而且根據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探索,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教學而言,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興趣所在、學習狀態這幾方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可以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幫助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則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充分了解學生,教師可以有的放矢的根據學生的需要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好教育評價所起的積極作用。實踐證明和諧的教育評價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成就感,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好評價的作用,多采取一些具有正面意義的、能激勵學生學習動力的積極的評價例如“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讓學生在鼓勵中獲取自信,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 認真反思和總結,做好錯誤歸因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來說,知識面也非常廣泛了,有計算題、應用題、幾何圖形題等等,牽扯到的概念也比較多,與數學符號打交道,一旦粗心、馬虎也會出現問題;對于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如果在解題的過程中,不認真審題也會出現錯誤;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出現知識性的錯誤也容易誘發錯誤的出現;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解題步驟性的錯誤也會導致解題失誤。小學生在學習數學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屬于普遍現象,但是找對原因,對癥下藥是可以避免一些錯誤問題出現的。現在很多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采用糾錯本的方式來提醒學生防止錯誤的發生,但是往往學生只停留在糾正問題上,沒有過多的反思和總結,使得糾錯本還停留在形式上。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針對出現的問題,做好歸因分析,這樣才能防止錯誤的再次出現,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和綜合素質。對于小學生來說,出現錯誤的原因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馬虎、審題不認真等,那么針對存在的問題,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引導他們及時反思和總結,在糾錯本上糾錯之后,寫上類似的錯誤原因和對策,一個星期一小總結,一個月一大總結,一年下來這種善于反思和總結的習慣就會減少學生出現錯誤的頻率。出現錯誤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出現錯誤的原因和防止錯誤再次發生的策略。歸因固然重要,但是改變才是根本。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來說,學生的層次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學習態度不同,那么針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原因,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病根”,對癥下藥,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出錯的原因很多,那么學生一定要做個有心人,針對自身的原因認真反思和總結,找出存在的不足,這樣才能促進自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麗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好家長,2017(04).
[2] 趙廣江.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學習心理分析[J].林區教學,2017(01).
[3] 牛春紅.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
[4] 林淑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華少年,201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