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波
摘 要:在常規的電子信息化媒體教學中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的教學整合部分有著特定的功能,而且還能綜合他們的優點。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了教學手段的一次現代化的大變革。信息技術計算機能事先存儲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師在課堂某些環節上浪費時間,能為學生練習、思考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增加了教學容量,帶來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是電教媒體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是教學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計算機本身存儲信息量比較大,操作簡單。這樣直接節省了老師整理資料的時間,也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提供了幫助,學生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多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一、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結合的作用
我們知道,小學生年齡小大多好動,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大,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建立在感興趣和好奇的基礎上,因此,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是無意注意,很多有趣的事情都會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同時,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主要是在無意注意的積累下進行,基于此,教師應當學會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F在很多學校都引入了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將知識貫穿于生活,運用圖片、小視頻、聲音、圖像等各種形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生動,更加貼近生活的場景,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對提高教學效果也發揮著一定作用。因此,將信息技術教學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及師生互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
二、 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數學課堂,化抽象為具體
小學生知識面相對狹窄,對客觀事物認識不全面,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如在學習時間概念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時鐘來進行課堂演示,讓學生學習“秒、分、小時”的概念,讀出時鐘上的時間,認識時間刻度及分針、秒針、時針走一圈所用的時間。生動形象的演示,讓學生輕松學習了知識,并對知識有深刻的認識。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
三、 重視教學的突破點和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首先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去理解,然后再去運用,這個過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小學數學的教學和高等教育不同,學生們好動,思維開闊,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小學的幾何學中有很大優勢。利用多媒體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形象地播放出來。例如《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材上面雖然有寫實驗的方法以及公式推導,可以得出計算公式S=πr2,書面上的實驗看起來簡單,但是學生會認為公式繁瑣不容易理解,因為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簡單,如果要想理解圓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這樣的實驗,是很難想象出來的,要想讓學生更快地理解這個實驗的過程以及原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實驗視頻,以具體的實物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學習中的難點,達到教學突破的效果。
四、 通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來培養及提升小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及提升小學生的協同作業的合作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我發展為本。傳統教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學到了課本上的表面的知識,學得不深刻、不扎實。學習者應為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者,數學課堂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資源,教師根據具體教學計劃,分小組布置給學生若干小任務及設置問答,(如利用軟件繪制三角形及四邊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任務上課,在課堂上,讓學生有機會思考回答問題。小組內互幫互助,協同作業,小組間相互競爭,共同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課堂上,努力創設自主探索的機會,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數學教學方式,將成為未來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時代在進步,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步伐,提升信息教學素養,為我們新時代下的教育工作而努力!
五、 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結合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工程,在這中間是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和探索的。我們必須要勇敢地承擔起這個責任,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造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技能的培養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及學科教師進行系統而細致的教學才能逐步形成。要迎接教育革命的到來,為適應新型教育模式,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優秀人才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國教育報.2000-11-07.
[2]何克抗.《CAI的理論基礎和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3]南國農.《信息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電化教育研究.2000(8-9).
[4]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號.
[5]文忠.《農村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思考和實踐》.現代化學刊: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