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
摘 要:作為現代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發展和音樂教學的新要求。教師要誘導、引導、指導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學會自己感悟音樂中所蘊涵的美感和韻律,也就是教師要讓音樂課活起來,學生的心真正樂起來。
關鍵詞:音樂課;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課是小學階段最貼近藝術的課程,也是發現美、欣賞美,提高學生們審美情趣的最好科目。有人說,音樂課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他們的靈性,還能激發他們愛的情感,它是實現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等美的教育最好途徑,這很有道理。因為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和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養。遺憾的是,受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科目,把音樂教學看成可有可無的事情。不少學校直接將音樂課由語文、數學、英語取而代之。即使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觀念陳舊,根本達不到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效果。作為現代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發展和音樂教學的新要求。教師要誘導、引導、指導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學會自己感悟音樂中所蘊涵的美感和韻律,也就是教師要讓音樂課活起來,學生的心真正樂起來。
一、 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現自己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保護學生的表現欲,教師要能營造一個非常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讓學生信心十足,因為信心是提高聽課效率的前提。從而,讓學生經過音樂學習提高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社會,愛身邊一草一木、一花一朵、一人一事的熱情。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潑是他們的天性,動不動會產生奇思妙想,而他們對事物的感受都是通過形象化的途徑獲得的,尤其通過動作和語言等途徑來獲得。為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為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尤其音樂素養的提高,要為他們搭建平臺,讓他們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生命智慧的舞臺,讓他們在跳起來、演起來、唱起來中,進入音樂世界獲得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他們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如在教學《獅子、大象》時,請三個學生做導演,我找來班級兩個學生,一個學生做獅子,一個學生做大象。他們各自模仿大象和獅子的走樣。然后再找來第二組學生進行表演。根據兩組學生的表演,導演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再次進行表演,學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表演,贏得大家陣陣笑聲。后來,學生開始表演時,動作和聲音同步進行,效果非常好。接著找來三組學生表演,這樣的音樂課,已經變得不再抽象了,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有趣,變得有血有肉。這樣的音樂課,把音樂生活化,將生活與音樂、音樂與生活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真正架起了音樂教學和生活實際的興趣橋梁。在這種輕松、愉悅、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在學生通過音樂生活實踐基礎上,再來學習音樂,當然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挖掘音樂教材中音樂創造教育因素,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實踐證明,藝術的表現在感情的激發和表現力的張揚。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賞析是通過自己的內心世界來體驗的,音樂的感情也是通過學生內心世界來起作用的。音樂新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新課標內容,教材是根據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和實踐,以及學生的創造而發展和豐富起來。使教學富有時代的氣息,用音樂來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音樂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作為音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備好課,發現、挖掘音樂教材中的教育元素,引領學生進入音樂大門。在教大家熟知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扣人心弦的歌時,我首先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江蘇省淮安市某醫院,收來一個小病人,這個小病人是被無情的車子撞傷的,她進了醫院就不停地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可始終見不到媽媽的影子,在場的醫務人員都是滿臉的詫異。在場的爸爸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來回踱著步。每當孩子不停地喊媽媽時,爸爸只是哀求醫生。醫生耐心地告訴他:“我們真的盡力了,通過會診,該用的藥,都用上了,手術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最好的醫生做的,下面就看她恢復了!”在場的護士長插話道:“她的媽媽呢?”只見這位三尺男兒號啕大哭道:“都是我沒本事,我沒錢。”從她嘴里得知,孩子的媽媽在孩子不到三歲的時候,因為家里窮,她不甘心過苦日子,跟著本村一位包工頭走了,臨走時,連一句話也沒留下。這位護士長眉頭緊皺,忽然從凳子上彈起來,徑直走到小女孩病床前,輕聲說道:“好女兒,媽媽在,你別怕,媽媽陪你。”只見孩子的爸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滿臉驚訝地看著這位女護士,最后,木然地說了聲:“謝謝您,太感謝您了!”女孩大叫一聲“媽媽”,護士爽快地應一聲,一旁的手術醫生把孩子的爸爸拉到一邊,告訴孩子父親,這位護士才24歲,還沒談對象呢。從那以后,那位護士長真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她,一直到孩子蘇醒過來。我花這么長時間用在講故事上,似乎不值。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自此以后,感恩父母的學生多了,這不能不說是音樂的力量,是音樂課的力量。
三、 教師無聲的音樂語言運用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眾所周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翁,教師的角色只能是引導者、誘導者、指導者。但教師畢竟是課堂的調控者,在課堂教學中作用也不可忽視。就音樂課堂而言,教師的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更不能輕視。教師的肢體語言、面部語言的運用都恰到好處,這也在無形中為課堂增添了許多色彩。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傳統技能,更要加強審美能力的教學。小學是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思想,煥發學生靈動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蔡良玉.西方音樂文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