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能夠與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結合,將工程案例引入到課程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現場管理和分析工程問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創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 應用技術型 機械設計基礎
【基金項目】1.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型發展專項項目(項目編號:2015ZXYA002);2.2015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5JGB50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243-02
1.緒論
1.1 課程特點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各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較高的實踐性;課程內容大,包含了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等多方面知識點;學習該課程需要先修工程制圖、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和互換性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同時該課程又是后續各類專業課程的先修課程,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其地位尤為重要,能否掌握該課程的知識決定了學生今后在工作中的機械設計與運用能力。
1.2 教學目標
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結構中學術型大學比重過大,結構不合理,加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大,全國很多地方高等院校的開展轉型發展。應用型技術本科教育,即技術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結合,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種特殊類型[1]。現階段該課程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對該門課程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改變:教學方式與教學思念、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教學目標在掌握理論知識基礎之上還需要增加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運用典型案例,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深入分析及實踐,培養創新思維意識、主動學習方法、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一種教學方法[2]。
2.1工程案例的選取
采用案例教學,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要求和教學選好案例,擬好討論題,做好案例討論前的準備工作。好的案例是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來,因此教師深入到一線接觸、收集,歸納總結出來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使用。在案例選取的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案例最好選取一些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和易于接觸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直觀想象和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更加容易著手,使學生更方便去觀察和直觀接觸。
根據不同的專業提出了不同的任務和案例,使其與專業課程能夠更加緊密的結合。例如,對于車輛工程專業,以汽車上的零部件設計為任務,如手剎機構、變速箱機構等;對于機械設計制造專業以典型機械,如牛頭刨床、鉆床、車床、減速器等的分析設計為貫穿教學過程的任務,不同的案例尤其適合的應用場景,要因勢利導。
案例的復雜程度的問題,按照先易后難思路去開展。前期學生沒有基礎,入門困難,要以提高學生興趣為目標,后期以鞏固知識、理論知識的運用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等為教學目標。
2.2 教學內容的劃分
在案例選取的過程中要注意到一個案例可能包含課程或者課本上多個章節的知識點,因此傳統的教材在教學使用上有著局限性。授課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案例對教材的知識點重新優化與劃分,通過不同的案例構建不同的知識體系。
3.教學實施
準備環節,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的準備。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備課、教具準備、教學時間的計劃等工作;學生需要自行準備好相關參考資料,思考問題并提取解決思路。
導入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并加以引導,對案例加以剖析,并能夠與學生討論,使學生深入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案例式教學應該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學生要了解本次課的具體任務目標,避免在后面的工作中出現所做內容與要求不一致的問題。
實施環節,教師要能夠對學生提出的方案加以引導,并實施跟蹤,重視學生的過程性成果以及探索性和創新性的一些想法,讓學生掌握如何評價不同方案,并最終選擇最優方案。
總結環節,學生要完成相關的一些紙質文檔或電子文檔等技術資料。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提出意見和反饋,形成閉環。
4.結束語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案例教學是學院實施轉型發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實施不僅能夠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高素質應用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鄂.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 2015(13), 120-123
[2]陳國輝,李光煜,李陽星.案例教學法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科技教育, 2014(5):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