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葒玥
【摘要】讀與寫一直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兩大部分。對于初中生來說,讀的積累與要求顯得尤為重要。一直以來,課標中總是在極力倡導讀書。然而,新一代少年陪同其長大的多是“動漫”,與名著的距離如此遙遠,如果沒有人給他們閱讀指導,就沒辦法激發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所以,即使教材中已經列出每個學期要閱讀的名著,老師也非常認真地布置學生去閱讀,但是幾乎沒有太多的成效。基于此,老師的“導讀”顯然非常重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名著導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導讀”指在學生沒有接觸或沒有深入接觸到名著之前,對其進行閱讀指導,以激發閱讀興趣,從而掌握閱讀方法,把握作品內容,體會名著精髓。課標中在倡導讀書的同時,也要求加強對名著閱讀方法的指導,因此,“名著導讀”課型的設計與推廣勢在必 行。下面,我以《昆蟲記》為例,淺談一下如何進行名著導讀的課堂教學。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是如何激發。名著中的生活和學生現實中的生活往往相差較遠,因此,讓名著中的生活與現實中的生活對接,拉近彼此的距離,直接深入名著生活中,感受更多豐富的生命體驗,學生便不會再對名著望而生畏,甚至是會感到親切無比的。因此,我為《昆蟲記》的導讀課設計“情境導入”,播放“蟲兒飛” “蟲鳴”的音樂,以“聽聽音樂中有哪些聲響”導入,學生緊張的心情平靜下來了,仔細聆聽,漸漸就會進入“昆蟲世界”中。接著,我說:“有一個人能聽懂昆蟲的語言,和昆蟲作伴、與自然同行,把觀察到的昆蟲的習性、生活寫成了一本書,叫做《昆蟲記》。”這樣學生不僅進入了情境,而且對《昆蟲記》這本書也有了點了解。
二、認識世界
閱讀,本身就是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讀一部名著,能讀到些什么?該怎么樣去讀?我認為,一部名著要讀人物,要讀事情,要讀特點。那么,在《昆蟲記》中,就是讀那些昆蟲,讀昆蟲的特點。在這一點上,我對學生閱讀的要求非常自由:范圍不定,形式不一,只要求在課堂上給大家介紹一種昆蟲即可。課堂上學生呈現的方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其中有制作知識卡片、有瀏覽文章、有閱讀目錄還有閱讀前言序言等。在這樣的環節中,有的學生準備的材料自帶圖片或是視頻,尤其在播放“圣甲蟲搬運糞球”那一段,我讓學生對觀察到的圣甲蟲進行描繪,學生觀看圣甲蟲笨拙又執著的情態,個個忍不住笑起來,在描繪時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我趁機出示法布爾的描寫,讓學生進行對照,從而發現作者觀察仔細,把不起眼的小蟲子寫得那么有趣。這里,我沒有刻意去給學生講一些閱讀方法,而是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滲透了能力訓練,如概括故事的能力等。
三、鑒賞語言
閱讀名著,僅僅認識世界是遠遠不夠的。學會對名著中語言的鑒賞,才能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使自己的文字更出色。這也是我們為什么閱讀名著的原因。名著一般都是鴻篇巨作,談語言鑒賞,該從何說起呢?在這一項活動中,我給學生圈定了閱讀范圍:教材中學過的《綠色蟈蟈》一文以及新語文讀本上節選自《昆蟲記》的幾篇文章。我讓學生對其中精彩的片段做點評、寫賞析,學生在勾畫精彩句子、精妙詞語中感受著作者形象的描寫,我趁機點撥,學生感悟到作者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善于使用栩栩如生、生動活潑的語言。在以小組為單位的讀書筆記交流中,學生津津有味地談著自己對文章精彩部分的鑒賞。其中,還有幾組成員采用了對比的方式,立足于綠色蟈蟈、螢火蟲、夜蛾、黃翅飛蝗泥蜂這四種昆蟲,將《昆蟲記》中法布爾對這幾種昆蟲描寫的文字與百度百科介紹它們的文字進行比較,開展了一次深刻的探究,并在語言風格、細節描寫、修辭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分類總結。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精彩片段的賞析品讀能力得到了訓練,相信他們會在自己的課外閱讀中運用起來。
四、感悟主題
巴金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
《昆蟲記》是一部科學名著,也是一部文學名著,因此,在法布爾的語言文字中,除了準確詳細的科學記錄,更重要的是,他讓讀者看到了人文關懷。在這里,我精心挑選了“飛蠅掠奪隧蜂”以及再次出現的“圣甲蟲搬運糞球”這兩段文字,讓學生讀后用心思考并談談體會。“多一只少一只隧蜂,對世界的平衡無足輕重。然而太遺憾了!以各種名目從事掠奪,已經成為蕓蕓眾生之間的既成法則……”“人類創造了戰爭這種能將人大規模殺死的藝術”“昆蟲埋藏了小糞塊,日后將有一簇禾本植物因此而長得油綠油綠。一只綿羊經過這里,將這青草叼剪而去。結果,羊的后腿長肉了……食糞昆蟲的工業,最終轉換成我們餐叉上的一口鮮美的肉。”學生在讀完這些語句后陷入了沉思,我感到很欣慰,人與昆蟲(自然)相互依存、和平與發展、自然界要保持自身平衡這些道理早已滲透在法布爾的語言文字中,并在此刻影響了我們新時代的學生。除了學生對文段中關鍵詞句的理解,我還出示了名人們對《昆蟲記》的點評。其中羅曼·羅蘭說:“在這些天才式的觀察中,融合熱情與毅力,簡直就是藝術品的杰作,令人感動不已。”的確,如其所言,這是一部令人感動的名著。
名著導讀是一種新課型,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說不同題材的名著導讀的變化性以及新課型在課堂操作上的實用性。課堂是學生的,如何把“名著導讀”這種新課型的課堂也完全放心地還給學生,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總之,讓學生喜歡名著閱讀,還需要提升老師自身素養,多花心思研究,這些都會為學生能夠自由主宰名著閱讀打好基礎。《昆蟲記》僅僅是個開始,僅僅是個例子,名著閱讀之路艱難曲折且漫長,希望對名著導讀課堂教學的探究能幫助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閱讀。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