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對新課程的改革也愈加重視,以期能夠實現現階段教育水平和現代化發展中對人才需要相協調。高中語文是重要的學科,學好高中語文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影響教學效果。本文基于此,詳細分析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并對如何在新課程標磚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能給相應人員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母語是漢語,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對漢語進一步掌握的過程。高中是一生中學習的重要的階段,做好高中語文教學對提高人們的語文素養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高中語文教學也開始通過不同的方式改革,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的未來發展輸送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
一、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取得較好的成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在改革后也取得較好的成績。比如說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不再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與方式,使得語文課堂上從重視教師的主體地位過度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同時還提供了較多的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主動性。新課改條件下,教師也開始認識到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尋求各種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依然存在問題
1.教學評價存在功利性
由于我國的國情,很多地區依然通過應試教育的模式進行教學,基礎教育演變為升學教育。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原因是和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有關。這些采用應試教育的地區對教學評價都是通過學生考試成績、升學率等來衡量,缺乏對教學發展性以及全面性等方面的評價,使得教育教學評價存在嚴重的功利性,從而使得教育效益發展緩慢,并滯后于教學改革的發展。
2.部分教師沒有深刻認識課改的重要性
教師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中有重要作用,教師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引導的作用,學生一般情況下都需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因此,新課程改革條件下教學效果會影響到教師課堂設計、課程開發等方面。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依然逃不掉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從思維上一直固守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做出有效的突破。
3.選修內容受到限制
選修課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為社會輸送相應人才。實際上,現實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設置的選修課程卻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和學習意愿,同時也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高考壓力下,很多語文教師都把選修課講成必修課。再加上一些高中經費不足、師資匱乏等情況的影響,語文選修課的內容受到很大的限制。
4.行政干預影響內部機制建設
行政干預對高中語文改革也存在著影響,具體來講主要包括行政力量、學術力量、學校力量等推動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是行政力量對我國教學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通過行政力量,制定相應的法規及教育方針等對教學改革進行指導與監督。這種方式作用下,高中教學改革嚴重缺少內部動力。再加上行政力量干預時間過長,教師形成了依賴性,這就消減了教師對教學改革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同時不利于學校教學改革創建內部動力機制。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高中語文教學文化改革
文字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交流和溝通,作為一種工具出現。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其特殊性。課堂教學實際上是課堂、關系、顯性、隱性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文化,因此,課堂教學中要顯示出過程的主體性、生命性以及人文性,而不是過多強調教學過程功利性。新課程改革條件下,語文教學的注意要求是學生,課堂教學展開需要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創造有利的環境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這種方式培養出的學生有利于貼近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二)科學建立教學評價機制
首先要做的是創建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工作要做好。同時還要注意教學評價的改革,包括內容、形式、考試、機制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全面改革。語文科目教學方式不同于其他科目,有著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形式,評價機制中對學生生活感受能力以及通過語言表述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建立教學評價機制時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對語文的領悟能力。
(三)學校加強對語文教師的培訓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學校可以通過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的方式,轉變語文教師傳統教學思想,提高專業技能,并對新課程改革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完善自我教學手段和水平。這樣培養的學生有利于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也會逐漸成為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合格教師。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能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涵,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傳統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改正。從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自我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為培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金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文學教育:下,2016(8).
[2]楊梅.試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2017(2).
[3]楊梅.試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2017(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