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中學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深化,以充分發揮語文在中學教育以及國民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中學語文教育在教學改革方面還存有一些問題,影響到了教改過程,阻礙了語文教學的正常進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分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從而真正發揮語文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學教育;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中學語文,是所有學科中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它能夠培養學生認識事物、辨識事物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感知外部事物,并且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由此可見,語文知識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一、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狀
(一)對語文學科認識不足
中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最為迅速的時期,但受我國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及教師對語文學科認識的嚴重不足,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語文這門學科的真正本質和內在定義,只重視灌輸性的考試,嚴重忽視了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這種對語文學科認識上的不足造成了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欠缺、語文基礎知識不牢固、聽說讀寫能力欠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不足,不僅拉低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影響到了中學生的正常發展,而且還影響到了我們整個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進步。
(二)教材設置不合理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類型的信息、知識層出不窮,但是中學語文教材內容仍然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狀態。而中學生的各種接受能力和認識能力已大大提高, 教材遠離學生生活, 難以引起學生共鳴,這種強烈的反差,限制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思維的發展,因而對語文產生厭倦感, 完全失去學習興趣, 認為語文是一門極其無聊的課程。
(三)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關系到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敗。但是目前很多中學基本沿襲傳統的教法,沒有徹底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致使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在很多方面沒有收到實效。如:教學思路沒有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方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課堂上出現“滿堂灌”或“放羊式”的現象,語文教學渠道狹窄,沒有有效利用現代教學設備。這都是一些常見的問題。
二、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根據時代要求來改革語文教學
教師要認識到中考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雖然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今天主抓分數是絕對正確的,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樹立起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觀,重新確定教學改革理念,注重素質教育,以培養出德才兼備、基礎知識扎實的創新型、綜合型人才。首先,教師要結合現如今的中考實際情況,來改變語文教學現狀。近幾年來,我國中考的考試命題以及考試方向也在發生不斷變化,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隨時檢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升閱讀量,因為只有閱讀量提升了,學生的語感和知識面才會提高。教師可以在課后對學生進行讀本推薦,甚至硬性規定學生的閱讀量,也可以舉辦讀書會等比較新穎的活動。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建立起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二)轉變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確定新的教學思路,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環節等的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能夠開闊學生思維,從而改變原本沉悶無趣的課堂氛圍。其次,構建一個有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僅僅是課堂上的輔導者、參與者,而并非主導者,要將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掌控,要讓語文課堂變得有張力。一方面,教師要做到精講、少講,要在課堂上留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要在課堂上穿插一些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從而改變傳統的按部就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要拓展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知識,要提升課堂生命力,讓學生感受到課堂魅力,能在有效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獲取更多的信息。再次,中學語文要拓寬教學渠道。一方面,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渠道,突破語文教材的限制,將一切有用的音視頻等材料當作自己的語文教材,如報紙、雜志、影視作品等,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豐富了教學渠道。另一方面,要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實踐生活中獲取語文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
(三)要改變教材設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中學生無論是在思維、心理還是接受能力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所以中學語文教學也要改變教材設置,要從中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材設置得條理清晰、逐層深入。例如要改變教材體式,將人文修養的主題單元轉變為語言習得的單元組塊,將文選組合轉變為訓練系統,將閱讀本位轉變為四線合擊,將問題循環轉變為能級遞進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不單單是一門學科,它更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這就決定了其教學方式的靈活多變性和多元性。尤其是中學語文,其作為初等教學與高等教學的銜接性,在學生的整個生涯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教師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緊跟時代潮流,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張菊紅,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