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活動開展中不能只傳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開展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以高中語文為例,分析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闡明了高中語文德育教育中需要遵守的原則,提出了高中語文德育教育的具體途徑,希望能對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對傳統教育的完善
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德育的培養,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畸形發展。德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創新,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從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德育教育的實施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一個真正的人才不僅需要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勇于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德育教育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嚴格按照道德的要求約束自身的行為。不僅如此,還可以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在社會中形成一股正能量。
二、高中語文德育教育中需要遵守的原則
(一)因人而異原則
因人而異原則也可以稱為因材施教原則。德育教育需要遵守因人而異原則,這是由現實條件決定的。高中生之間具有差異性,并且這種差異性體現在很多領域,包括性別差異、邏輯思維差異以及記憶能力差異等,這些差異性的存在造成高中生對德育教育的需求不同。遵守因人而異原則需要教師從高中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對教育活動進行創新。在遵守因人而異原則時不僅需要語文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的參與。這是由于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必然無法準確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學生需要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將自身的想法告知教師,這樣可以使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更具有針對性和側重點。
(二)效果性原則
德育教育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德育教育的開展必須具有一定的效果,否則德育教育活動的實施則失去存在的價值。效果性原則要求高中語文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開展測評活動,了解德育教育的效果。測評活動開展時需要采用多種測評指標,這樣能夠避免測評結果的片面性,增強測評結果的參考價值。測評活動結束后,對測評結果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在進行測評時既可以采用訪談法,也可以利用問卷法,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問卷法的工作量比較大,但是可以準確地了解高中生對德育教育的態度。而訪談法的工作量比較小,但是由于師生之間具有一定的隔閡,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不愿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就導致教師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測評方式,保證測評結果的有效性。效果性原則還需要了解高中生對德育教育的建議,對于具有可行價值的建議應積極采納,發揮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高中語文德育教學的具體途徑
(一)豐富教學活動
高中語文在教學時需要豐富教學活動,如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比如《建國大業》,視頻的播放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還能夠培養高中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傳統的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形式比較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德育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出去領略風光,如田園風光以及自然風光。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組織學生出去游玩可以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作文素材。最后在豐富教育活動時可以開展競賽活動,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組織辯論活動,可以開展關于“老人倒地后扶不扶”的辯論賽。在辯論賽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辯論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在點評時著重表揚學生的優點,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德育教育活動中。
(二)提升語文教師的素養
語文教師是德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語文教師的素養直接關系到德育教育活動的成敗。提升高中語文教師的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需要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教學手段,這樣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更具有針對性。第二,開展內部交流活動。學校可以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在交流活動中,教師可以分享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自身在德育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向他人請教,做到取長補短,提升自我。第三,提升語文教師素養還可以通過聘任的形式。以招聘的形式吸引優秀的人才,充分利用人才掌握的理論知識,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開展合作性學習
合作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高中語文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按照性別以及學習成績等條件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小組劃分完成后,小組成員內部之間可以進行探討,在探討時需要尊重其他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有助于增強高中生的合作意識。
四、結語
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和改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德育教育開展中需要遵守因人而異原則和效果性原則,遵守這兩個基本原則能夠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高中語文在開展德育教學時可以采用以下的途徑:豐富教學活動、提升語文教師的素養以及開展合作性學習。通過采用這些途徑能夠提升高中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
作者簡介:鄧娟,女,1981年生,重慶梁平人,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中語文教師,研究風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