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俊雄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
淺析中小企業提升品牌效應的具體策略
易俊雄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
本文運用品牌管理理論對提升中小企業品牌效應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紹了研究策略的背景和意義,論述了我國中小企業對于品牌推廣的實際需要,明確了研究的目的,然后,針對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品牌效應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中小企業品牌提升提出的看法和建議。
中小企業 品牌效應 發展策略
在每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可是卻只有一部分的中小企業能夠繼續壯大,發展成為規模更大的企業。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迅速增加,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科學技術持續更新,給我國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也隨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該行業存在資金不足和缺乏實力等問題,那么,要想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快速的發展中不被淘汰,這就需要不斷的增強品牌實力,走進品牌管理層面。現在很多的中小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品牌,可是在提高品牌效應上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本文對我國現有的小型和中型企業品牌效應的提升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供我國小型和中型企業參考借鑒。
品牌形象的高與低會極大的影響消費者對于該企業以及產品的認可度,良好的品牌形象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經濟利益,因此,企業品牌形象的好壞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高效的品牌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也許會讓很多的企業爭相模仿,但這些都是徒勞無功的,好的品牌形象帶給大眾更多的是不一樣的體驗,也會給自己帶來更加強進的競爭力。
中國目前仍處于經濟發展的萌芽階段,企業的發展還趕不上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體制不健全的環境下,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品牌效應提升。
幾乎每個中小企業都存在財務疲軟的問題。創建品牌形象就需要大量的投資,資金的短缺導致了許多的企業品牌形象推廣計劃難以實施,無法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所以,資金短缺成為了中小型企業的通病。
我國的中小企業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短期內的品牌推廣效果不明顯,長期的品牌推廣又會因為資金的短缺而無法進行。品牌經營理念的缺失,使得企業的品牌效應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國的小型和中型企業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只注重銷量,往往忽視了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各個企業人才崗位分布不合理,缺少品牌效應推廣人員,以至于各企業的品牌形象推廣得不到合理的指導。
產品之間的互相競爭歸根結底就是質量之間的競爭,產品的質量決定品牌影響力。我國的各個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質量觀念,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強化產品質量,高質量的產品可以大大提升品牌形象,以質量求發展,同時應保證市場的供需。
應培養企業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與快速反應能力,利用當前的熱點話題對我國中小型企業品牌形象進行宣傳,順應潮流創新發展。經過細致的調查分析,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順應市場供需,利用熱點話題制造熱點效應,利用當前互聯網的優勢及時的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品牌形象進行宣傳,建立品牌質量。
我國的中小型企業應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和社會環境,加強企業品牌形象推廣,大膽突破,勇于創新,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這樣就可以加快自身牌品升級,減小我國小型和中型企業推廣手段的差異。
集眾家企業發展的優勢,聯合其他中小型企業來提升同一個品牌形象,重大決策互相交流,實現品牌建設,品牌維護推廣,信息交流方面的深入溝通交流,通過資源,人才,經驗,技術方面的合作,共同迎接時代的更新所帶來挑戰,實現品牌共享。
品牌效應的延伸可以加快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這將有助于減少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利用已有的品牌形象,為企業品牌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大企業的規模,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需要指出的是,品牌形象的延伸也是存在風險的,可能會給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帶來不利的影響。
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會遇到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加強企業自身的品牌。要實現對企業品牌效應的提升,首先就要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要求,然后再通過適銷對路、順應潮流的方式提高自己品牌在民眾中的知名度與關注度,最后通過品牌共享和自主創新,來縮短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差距。
[1]尚娟,夏會震.中小物流企業品牌建設研究[J]. 企業導報.2009(04)
[2] 孫曰瑤.自主創新的品牌經濟學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06(04)
[3]嚴崇明.論我國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J]. 產業經濟研究.2004(03
[4]任江龍.我國中小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品牌. 2015(07)
[5]李佳.中小企業品牌建設對策研究——來自河北的經驗[J].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5(01)
[6]王敏.基于戰略聯盟視角的品牌聯合關系風險研究[J]. 經濟師.2014(01)
[7]馮建東.強化品牌管理實施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J].鐵路采購與物流.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