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越+程亞飛
摘要:解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41號令與21號令的“變與不變”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者開展日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41號令;21號令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41號令,以下簡稱《規定》)已于2016年12月16日經教育部2016年第49次部長辦公會議修訂通過,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規定》距2005年2月4日頒布的《規定》(21號令)已有12年之久。解讀《規定》41號令與21號令的“變與不變”,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者開展日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 41號令與21號令的“變與不變”
第一章總則
41號令第一條規定:“為規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行為,維護普通高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學生合法權益,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相較于21號令,41號令強調高校在規范學生行為的同時,更加重視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21號令指出:“學校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依法治校,從嚴管理,將管理與加強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管理水平。”41號令則將立德樹人、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進《規定》,提出“弘揚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1號令將21號令中的“從嚴管理”改成了“科學管理”“管理與育人相結合,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41號令強調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態度,盡可能做到心平氣和。
第四條:41號令新增內容,“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跟著時代學習是最好的學習,學生只有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了解國家政策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時代的發展。學生管理工作要與時俱進,要和國家的治理理念、戰略方針統一起來。
41號令新增第五條,目的是鼓勵和支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這就提醒學生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中要適時適量“放手”,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塑造自我,當然對于“度”的把握視實際情況而定。
第二章學生的權利與義務
對于“學生在校期間依法享有下列權利”,在21號令的基礎上,41號令增加了“學生有參加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等活動,從而獲得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的權利”一項。創新創業在21號令中沒有提到,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外,41號令將“恪守學術道德”寫進“學生在校期間依法履行的義務”,提醒學生管理工作者在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同時不要忽視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
第三章學籍管理
第一節“入學與注冊”,相較于21號令對于新生復查的規定,41號令對復查內容從錄取手續及程序、藝術和體育等特殊類型錄取學生的專業水平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復查內容的明確既體現出國家對新生入學復查工作的重視,也為學生管理工作者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
第二節“考核與成績記載”,該節內容變化較多。首先,41號令對學生的體育成績新增一項,“體育成績評定要突出過程管理”。其次,新增第十七條:“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成果,可以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該條內容再次體現國家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最好建立創新創業學生花名冊,落實創新創業機制。再次,新增第二十條“學生的誠信教育”:“學校應當開展學生誠信教育,以適當方式記錄學生學業、學術、品行等方面的誠信信息,建立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和懲戒機制;對有嚴重失信行為的,可以規定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對違背學術誠信的,可以對其獲得學位及學術稱號、榮譽等作出限制。”41號令提出,對于每個大學生,學校都應當建立長期的誠信檔案,視失信行為的嚴重性給予相應的懲戒,可見國家對于高校學生誠信及道德問題的關注。
第三節“轉專業與轉學”,41號令新增一項,“休學創業或退役后復學的學生,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學校應當優先考慮”。
第四節“休學與復學”,41號令指出,對于新生和在校學生應征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學資格或者學籍保留至退役后時間由原來的1年改為2年。
41號令將21號令中第六節“畢業、結業與肄業”改為“畢業與結業”。在保持原有內容變動不大的基礎上,41號令將21號令第三十一條至第三十九條等9條規定合并為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雖精簡了條目卻明確了規定。
41號令還新增第七節“學位證書與管理”,嚴格規范了學業證書的管理。
第四章校園秩序與課外活動
對于第一條,41號令在學校環境的安全穩定方面做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學校、學生應當共同維護校園正常秩序,保障學校環境安全、穩定,保障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體現了“安全重于泰山,穩定是前提”的管理理念。41號令還提出學生應當“樹立安全風險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保障自身合法權益”,提醒學生管理工作者,時刻注重對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
41號令新增一項,“學校發現學生在校內有違法行為或者嚴重精神疾病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可以依法采取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采取必要措施”,該項規定對于校園秩序的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1號令新增第四十四條,“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學生代表大會制度,為學生會、研究生會等開展活動提供必要條件,支持其在學生管理中發揮作用”,讓學生成為學校管理的參與者,這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第五章獎勵與處分
關于學校給予學生開除學籍處分的情形中,41號令規定:“學位論文、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襲、篡改、偽造等學術不端行為,情節嚴重的,或者代寫論文、買賣論文的”,相較于21號令,41號令對于學生學術道德問題的要求更為明確。endprint
關于處分決定書,41號令給出了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做出處分的種類、依據、期限等明確的內容,這在21號令中是沒有的。41號令還明確學生處分期限為6到12個月,并特別強調,處分時間結束后,學生的其他權益不受影響。
41號令將學生申述作為獨立章節進行明確規定,充分體現國家對高校學生申述的重視程度,也為學生申述提供了制度依據。
以上是41號令和21號令內容明顯變化的地方,41號令和21號令在其他管理規定方面的內容大同小異。
二、 41號令的幾點解讀
41號令是一部具有鮮明導向性、生動主體性和時代創新性的行政規章。
(一) 突出高校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在學生培養目的方面,41號令第一條明確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學生管理和培養的根本目的,并強調高校學生德育的重要性。
(二) 注重學生基本權利
41號令強調學生在校期間依法平等享有相關權利,注重保護學生參與學校辦學的權利。41號令將“鼓勵和支持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為管理和培養學生的基本原則,并在“學生享有的權利”條款中增加了幾項,充分彰顯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 鼓勵支持學生創新創業
41號令明確了“學生享有獲得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的權利”,將高校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責任主體。健全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設置休學創業復學學生轉專業制度,降低了學生創業的機會成本,讓學生在自主創業方面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突出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 加強對誠信缺失和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
誠信教育是德育一個重要的方面。近年來,全國多地高校屢次被曝光學術不端事件,飽受社會詬病。學術不端行為的細化為學校制定相應校規提供更加明確的依據,學術不端行為懲戒力度的加大體現了國家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重視。
41號令是對多年來教育法治理論發展和實踐經驗成果的總結,它反映了我國近年來在教育法治理念上的進步。只有深刻理解41號令和21號令的“變”與“不變”,學生管理工作者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21號令).2005,02,0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41號令).2016,1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