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妮+郭鴻雁
摘要:由于現代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等的促進,多模態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勢不可擋。本文通過觀察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多模態課程的設計教學以及學生的多模態讀寫能力,揭示目前教學領域對于多模態教學存在的幾點誤區,旨在正確認識并充分,合理利用多模態教學模式教學及學習,發揮多模態教學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
一、 引言
隨著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交際的多模態化現象日益凸顯,這也促進了超越文字的多模態話語的產生和發展。培養學生對不同模態話語的讀寫能力和交際能力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代樹蘭,2011)。西方研究者們在1972年Harris 提出的話語分析理論的基礎上,將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如動作、肢體、表情、實驗室和教學設備等符號系統)統統納入此理論框架,形成一種全新的話語分析方法-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近幾年,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國內蓬勃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方面,形成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多模態教學。
多模態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有多種模態參與教學,在意義構建中,各模態之間相互補充、彼此強化。多模態教學是一種互動式教學過程,是教學主體之間的互動,教育客體之間的互動,以及教育主客體之間的互動等。中小學教學大綱要求教師盡可能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教學,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學習并且培養學生使用多種資源學習的能力。Lim(2004)說,意義存在于各種資源符號,當我們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在意義構建上的使用是完全不夠的,因為沒有一種獨立存在的符號可被人們完全理解。
二、 多模態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雖然多模態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但通過筆者觀察和訪談發現,部分老師和學生對存在或多或少的誤解,常見誤區有以下幾點:
(一) 多模態教學并非多媒體教學
媒體是傳遞信息的手段,包括物理媒介和邏輯媒介。物理媒介指裝載內容或信息的物理介質,如紙張、磁帶、磁盤、光盤、硬盤等。而邏輯媒介指在物理媒介上裝載內容或信息的編碼手段,如文字、模擬音頻流、數字音頻流、圖像、視頻流等。是否是多媒體材料取決于是否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邏輯媒介參與信息編碼。單邏輯媒介也叫單媒體,雙邏輯媒介也叫雙媒體,當然多邏輯媒介即為多媒體。
模態其實即為“感官”,用一種感官互動叫做單模態,用兩種感官互動叫做雙模態,用多個感官(視、聽、觸)進行交際則為多模態。顧曰國(2007)認為通過全方位的親身經歷而接觸到的信息和多種感覺器官來獲得的信息是可以強化記憶的。此處需要進一步解釋多模態符號系統,它包括課堂中的一切教學資源,包括語言、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顏色、布局、表情、肢體動作、音量、聲調等。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的手段,而多模態教學則是一種側重于互動的教學方法和過程。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多模態教學的方式之一,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不一定呈現的教學內容為多媒體,在實際課堂中,多媒體設備可能單純地體現文字講義,這時我們稱之為單媒體內容。
(二) 多模態教學設計時并非模態的任意拼湊
選擇好學模態設計教學過程時,一方面依賴于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師對教學技術的掌握程度和教師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因為是否選擇某個模態還取決于是否有效和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的問題。
多模態選擇遵循的原則是最優化原則、有效原則、適配原則、經濟原則,其中最優化原則是首選原則。最優化原則是指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充分表達講話者的意義,取得最佳效果。有效原則表示選擇任何一個模態都要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前提,避免無效使用某個模態,或者其產生的負效應抵消或大于其正效應。適配原則表示在選擇不同的模態時,需要考慮不同模態之間的配合,以獲得最佳搭配效果。經濟原則表示要以最小的代價為基礎再選擇模態的效果。此處簡單介紹了模態選擇需要遵循的原則,但是在實際教學和學習中,老師和學生們需要更進一步理解并加強練習提高模態選擇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教師和學生或多或少地對多模態教學中模態的選擇存在誤解或認識片面。部分人們會認為教學選擇模態時盡可能花哨、或者種類多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質是人們對多模態的“多”理解誤區,在模態選擇時認為只要多則可實現多模態教學。正確理解多模態教學是合理及充分使用多模態教學的基礎。
(三) 多模態教學是教學過程并非目的
多模態教學是多個感官與外界環境互動的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同程度上強調視、聽兩個感官的互動,而忽略了“觸”感的互動。此處的觸覺即為讓學習者全方位的接觸感知學習內容和材料,進一步為記憶和理解打下基礎。與此相反,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設計各種模態組合只是為了達到多模態教學的目的。只有對多模態教學具有全面的理解,才可以使得我們的課堂高效,并且創造價值。
三、 總結
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外語教學中,語言仍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占據統治地位,而其他模態知識在不同程度上起著輔助、襯托、強化和補充的作用。即使如此,單從語言角度設計課堂也是有缺陷的,必須將其他模態和語言組合來設計課堂的意義構建過程。正確認知多模態是使用多模態教學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了解其本質屬性,清楚其獨具一格之處,力爭發揮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外語教學中不可替代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代樹蘭.關注多模態話語教學 提高學生交際能力[J].山東外語教學,2011,(3):45-46.
[2] 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