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語言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習得過程,也是發展思維、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所以,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為貫徹素質教育,我們更應從課堂教學小處著手,從基礎抓起,啟發孩子們思考,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更輕松,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那么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地用英語進行思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呢?筆者將結合《譯林版六年級上冊》Unit7 Protect the Earth 中Story time教學中的幾個片段,進行粗線的探討。
關鍵詞:語言學習;優化設計
一、 優化設計,提供思考空間
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針對學生這種心理,我們平時的教學設計就要著眼于思考,多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的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Story time中,我并沒有直接把課題呈獻給學生。而是通過短片《the Story of the Earth》和短片《人們破壞地球》這兩個視頻來引導學生,問他們What
should we do?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們應該要保護地球,所以引出課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經過學生自己思考、探究的結論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有意義,因為那些已經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了。
因此,在我們設計教學時更應遵循《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意義的任務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運用語言,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以此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二、 巧妙啟思,學會提出問題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自主提問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參與的空間,實現語言與思維的同步發展。如:在學習Save energy這一版塊時,我先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習這一版塊時,我問學生“Can you ask any questions?”讓學生來問一些問題,這樣讓學生通過前面一個版塊的學習及對文章的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提出來“Where does it come from?Why/How do we save energy? What should we do?”等問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走進語篇,探索答案,這樣才能活躍思維。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當然,我們應當要求學生不要為提問題而提問,而要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盡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問題,鼓勵學生“問得深”、“問得妙”,提出抽象程度較高、較深刻或具有獨創性的問題,使提問切實有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發展其高品質的思維能力。
三、 小組合作,培養思考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提倡,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精心策劃的小組合作學習會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進行批判性、理性的思考。例如,在復述課文這個環節,預先讓學生預習的時候小組內進行分工,由小組長具體負責分工,根據這一課Story time的學習,每個同學預習的時候從“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這幾個版塊中選擇一個版塊制作小卡片,到上課的時候復述環節我們就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演復述,這樣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也有機會和勇氣站起來說一說。小組內在前面練習的時候也會有個互相幫助的過程,這樣長此以往的話,對于我們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高品質思維能力的行為都來自于與他人的交流,或者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習材料、傾聽講授。在培養學生高品質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超越所學內容,積極主動地做出自己的理解,積極而創造性地建構新的意義。
四、 建立結構,培養系統思維
教師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被細節信息左右,將文本解析的過程變成語言點的講解過程,卻忽視了文本中蘊含的文本結構信息的處理和加工。只有重視文本的結構,才能保持閱讀語篇整體性和邏輯性,才能讓學生有一個較清晰的思路。例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課前就對文本進行了一個分析,這一課是討論保護地球的,文本其實就是圍繞“why”和“how”這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的。通過第一板塊“Save water”的學習,基本已經和學生一起理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首先談論“why”,一方面這個東西是有用的,另一方面這些東西又越來越少,比較緊缺。然后討論“how”,學生了解我們應該和不應該做哪些事。這樣第一個板塊的學習,給后面三個板塊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后面會通過這個模式進行學習,思路比較清晰。有了這樣清晰的思路,我們學生基本都能進行一個較清晰的表達。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通過各種途徑,多啟發、引導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