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平
摘要:高三學生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群體,高三語文閱讀教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受閱讀教學的程式化、“填鴨式”教學、學生閱讀興趣減弱以及高三學生升學壓力、學業壓力因素的影響,高三學生閱讀教學成效微弱。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旨在分析提出有效提升高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期為高三語文教學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高三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 引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自1930年獨立設科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確立了以閱讀教學為本位的教學觀。語文閱讀是知識積淀、思維形成的重要環節,為思考、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儲備、思維的火花和靈感。高三是學生生涯的重要一站,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延續,也是高等教育階段的開始,加強并提升高三學生語文閱讀教育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雖然語文教師也在搭“互聯網+”時代的順風車,不斷探索采用多媒體教學、在線教學等多種方式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和內容,然而,受學業壓力和升學壓力“兩座大山”的影響,高三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卻不甚令人滿意。因此,深入分析高三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出有效解決措施,提升閱讀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二、 高三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前期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甘肅省一縣級高中一個班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進行跟蹤調研,其中采用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研究發現,目前的高三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語文閱讀教學的程式化。目前,高三語文閱讀教學的程式化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學課程設計的板塊化,二是與之相對應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枯燥、單一。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最普遍、最流行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都是語文教師在單純地基于文本和教學(考試)大綱要求的模式化講解之后對整篇課文按一定的思路框架分段、逐一闡述文本,歸納語篇主旨思想,分析作者寫作特點。高三學生,經過初中和高中階段學習的訓練及個人心智成長、思維定勢的塑造,已經完全可以自主選擇、判斷閱讀素材及興趣趨向。然而,受語文閱讀教學程式化教學方法的傾向性引導和直接影響,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影響,并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拓展和思維開發。
(二) 用單一的講解替代多元的解析,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延伸,減弱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程式化、單一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內容單調、方法枯燥,讓原本應該五彩繽紛的思想碰撞蒙上了一層霾。課堂上始終貫穿著教師永不停止的講解,“填鴨式”的純粹課堂輸入。先是“滿堂灌”,接著就是“滿堂問”。然而,無論是“滿堂灌”還是“滿堂問”,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基于課堂內容解析、偏重文章結構、文學分析的封閉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的文章講解取代以學生這一授課對象為核心的語文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對語文教學方法、內容構架、教授思路的需求。而且,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多數來自高三語文教學參考書等資料上的程式化講解,從一定角度而言,這種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無疑是教師給學生的甜蜜毒藥,看起來舒適輕松單調的語文教學課堂,實際則是一步步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創新。
三、 解決高三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有效措施
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在于切實提高高三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積淀文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需要持續高效的語文閱讀訓練來達成。閱讀訓練憑借的是各類語文素材,高中語文教科書中的文章,絕大多數都經過嚴格的考究和審查,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滿足高中生的審美和認知需求。然而,目前廣泛存在程式化語文閱讀教學和類似程式化語文教學把課文肢解為零散的知識碎片,讓課文為傳授知識服務。如此,割裂了課文及文學材料知識體系的內部聯系和知識系統性。筆者通過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對改善高三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出了以下方案:
(一) 創新語文教學理念,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提倡語文教學素材的多元解析。受語文閱讀教學的程式化的影響,學生基本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凸顯,創造性思維就不能有效發揮,閱讀的興趣也難以激發和延續。這既違背了現代意義上的學生觀,也背離了語文閱讀的本質。所以,閱讀教學過程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從學生這一閱讀主體的角度去設計語文教學框架、合理采用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自由,全方位激活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參與度,才有可能徹底改變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課文一元化解析的單調格局,從面真正實現多元化解析的生動活潑局面、產生更多的思想碰撞、迸發更多思維火花。
(二) 完善高三學生語文閱讀結構,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適合高三學生學習特征和閱讀特點的閱讀體系,健全高三學生語文閱讀素材庫,將課內閱讀教學任務和課外書目閱讀有機結合,不斷完善高三學生語文閱讀結構體系。同時,在平常的閱讀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和批判性思考去閱讀,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批判性地閱讀。總之,充分發揮高三學生解讀課文的主動性、積極性,鉆研的興趣與熱情,在以學生為閱讀主體、教師為閱讀引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提升。
(三) 倡導“互聯網+語文閱讀”新思路,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媒體、自媒體、新通訊媒介層出不窮,為高三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一方面,高三學生幾近成年,對新技術、新媒體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普遍較高;另一方面,高三學生基于自身理解和認識,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會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在多媒體教學常態化的背景下,建議高三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方面,適應發展新常態,倡導“互聯網+語文閱讀”新思路,以班級為單位設立在線語文閱讀課堂、建立QQ閱讀群、微信群等,在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強化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給的推送,擴充語文閱讀素材,多途徑廣視角提高高三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四) 注重學用結合,轉變高三語文教學思維。高三學生的語文閱讀,既要注重和高中整體語文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點的協調統一,又要結合高三畢業班面臨高考升學壓力的特點,既要實現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目的,又要注重高三學生考試水平的提升。語文作為母語,從性質而言是一門語言,而作為符號的語言的基本屬性是社會性。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功能不僅僅是為了增長語文基本知識,提高語文考試成績。語文閱讀更重要的是作為積淀文學知識、提升文化素養、塑造中文思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利因素而存在的,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有機結合,閱讀是有效輸入途徑,還需要通過寫作等有效輸出途徑進行成效檢驗。
(五) 重視高三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興趣的培養。長期以來,大多語文教師無論在閱讀教學理論的探討還是閱讀教學實踐中,都未足夠重視學生閱讀習慣上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增進閱讀興趣的有效方式,因此,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是開發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的重要基礎。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到學生終身閱讀和增進閱讀興趣的重要問題,養成習慣才能終身受用。
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實踐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對于高三學生而言任務繁重,對于廣大高三語文教師更是任重道遠。然而,通過筆者對高三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此為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姜楠獨伊.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102-103.
[2] 周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2.
[3] 范雪冰.高中語文主體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4] 侯春紅.要充分發揮課外閱讀對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11(9).
[5] 阮南.淺談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外語文,2014(7).
[6] 陽小波.如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J].考試周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