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要:我們將更加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引入到傳統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來改變傳統教學的缺點,使我們中學物理的教學手段得到更新和提高。進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創造性。互聯網技術相信會成為信息化教學新勢力,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使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和教學手段發生巨大的改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改變,去思考如何適應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中學物理;信息化課堂;互聯網技術;搜題軟件
目前,全球已經步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在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約翰·阿塔那索夫教授發明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開始,信息技術就以高于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的速度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尤其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型學科,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同時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到2020年,所有中小學課堂全面實現網絡接入,而現在我們中學物理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僅僅是使用PPT完成一些簡單的教學任務,這和規劃提出的目標存在明顯的差距。現階段中學物理課堂實行的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理念。教師的主導地位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師通過引導課程,來清晰梳理課程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助環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也使學生更好的激發其內在的潛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才能使他們更好的學習,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創造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強的力量。
我們應該還記得引發全國討論的“錢學森之問”,關懷中國科學的錢學森提出“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讓我們多少的教育工作者深思。而我們現在中學物理的教學更多是填鴨式的,根本不重視學生的創造性和啟發性。而填鴨式的教學的好處只是讓學生在短期內記住更多物理知識。在我們中學的物理課堂講授基本物理知識點的時候,不是通過主動式探究式學習和做物理實驗的方法傳授基本的物理知識點,而是一味地通過教師在黑板直接的寫出物理規律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強行的記憶來記住,教師甚至會阻止學生提問,只是告訴他們這些是絕對正確的,記住會做題就行。這種黑板加粉筆的教學不僅無視學生的創造性,而且破壞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性。
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是可以解決中學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瓶頸。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中學物理課堂中對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的局限性很高,以及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課堂的革命性的改變研究和認識不足。中學物理課堂談到互聯網技術也僅僅是搜索一些資料、放一些網上的視頻,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很少去發掘互聯網技術的優勢。
在便捷的移動設備上出現的學習的APP能很便捷的解決中小學生在做題和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困難。但是出現這些新的信息化技術并沒有引起中小學教育領域充分的重視。我們看到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教師過多的干預學生思考會使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不夠。宋代哲學家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發現有疑問是最好的學習手段和方法,讓學生主動的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刻。現在我們將更加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引入到傳統的教學中,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改變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我們中學物理的教學手段得到更新和提高。進而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創造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出現了大量有益于中學物理教學的軟件工具,這些軟件對于現今的物理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這里介紹以下兩款軟件:成績分析軟件和搜題軟件。它們是可以安裝在教師和學生的移動設備中,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使用。例如《成績分析大師》APP對于一位學生近四次的綜合成績分析,這樣一份全面的分析教師可以掌握學生近期學習狀況和有無偏科,學生也可以通過數據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和需要改進的不足的方面,這對于教師和學生在接下來的教與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時會遇到一些難度比較大的試題,這時候要是有教師在身邊可以進行詳盡的解答,但我們知道這是不太現實的,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大數據技術和遠程服務應用到中學物理課堂成為了可能。《學霸君》APP對學生在遇到有難度的習題時,可以通過手機拍照,在互聯網絡的支持下,迅速找到物理習題答案,這些軟件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可以看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我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互聯網技術給教學帶來的便利。相信互聯網技術會在今后中學教學中有更大的利用空間,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使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教學手段發生巨大的改變,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改變,去思考如何適應信息化教學。并且我們應該看到互聯網技術無論如何發展教師對于學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互聯網技術再好也是教學工具,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會在信息化教學中以全新的形式出現,但絕不會削弱教師的作用。由此可見,互聯網技術在未來對于學生,教師,甚至是整個教育體制都是意義重大的,而我們作為教育中重要的參與者,也必須不斷把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作為奮斗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