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玲
【摘要】語文作為基礎性工具學科,想要學好是不容易。它體系博大內容浩繁,融思想、知識與藝術為一體,需逐步培訓良好的感知與接受能力、但作為中學階段的一般性學習,需要的是扎實的文字、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達此目的、應該說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個認識,即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賴于語文素養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語文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對子提高學生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本文就如何學好高中語文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區別,做好精心準備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比初中階段的范圍擴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更趨向應用性,審美性。這有學科本身的原因,也有高考與中考不可同日而語有關。
(1)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相比較,內容更加廣泛、豐富。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看,幾乎包括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后各個時期的作品。從中國古典文學的角度看,將涵蓋從《詩經》到明清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各種文學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學習內容又非常豐富,作家作品、文學文化常識、實詞、虛詞、句式、修辭、文章內容理解歸納、文學鑒賞以及語言的運用等等,都在學習要求之中。外國的作家作品,重點學習歷史上有影響的作家、政治家的詩歌、小說、散文、演講詞等產生過一定影響的作品。從風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戰以后西方興起的“后現代主義”小說也選入教材中。
(2)知識性強,系統性強。初中語文的要求較注重學生感性的認識和積累,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夠對有關內容進行知識性、系統性的理解和領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文本中的問題通過知識體系解決。比如學習詩歌,初中要求是讀讀背背,形成語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初步理解詩意。高中就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詩歌發展的基本過程,了解它在每一個時期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從而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在閱讀欣賞詩歌時,都能借助相關知識讀懂內容并進行藝術鑒賞。寫作也是如此,更講究寫作基礎階段的規范性。知識性和系統性使零散的、不具條理的內容得到整合。
二、學會聽課。培養聽、說、讀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聽語文課?此話一出,很快就會有人說,“語文課有什么好聽的,從小學到高中,語文都是老一套,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不聽課,照樣能學會。”不錯,在眾多科目中,語文好學,但要學好卻不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持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的。而孩子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于課堂短短的45分鐘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實際是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重點,這才叫做會聽。而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學生的說讀的能力,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45分鐘。
三、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學生不是天生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的,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善于對自己進行分析和監督。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學生們如何進行自主學習。
(1)自主預習。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體現了預習的重要性。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們如何進行自主預習。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給學生們進行授課,有些知識需要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發現,所以在自主預習中,學生要首先把要學習的內容看一遍,第二遍開始要把自己不會的地方標注出來,學生還要學會試著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遇到不會的知識時要先試試看自己能不能解決,當自己解決不了了再在上課的時候仔細聽老師講解或者請教老師。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預習一定要做到真正投入進去,結合自身情況,否則自主預習就僅僅是將課本看一遍,沒有思考沒有疑問的預習不算是自主預習。
(2)自主復習。在自主預習之后要在課堂上聽老師怎么講,老師講解之后,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對語文知識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所以說在老師上課之后,學生要進行自主的復習。在復習中尋找新的發現以及鞏固自己學過的知識,做到真正的“溫故而知新”。在自主復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投入自己的思考。在很多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語文老師會帶領學生們進行整體復習。但老師的整體復習僅僅是集體性的,缺少了針對個人一定的自主思考和重點突出。所以說,固然老師會帶領學生們進行集體復習,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復習還是必不可少的。
(3)自主拓展。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廣闊,這就要求廣大高中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廣泛拓寬自己的學習范圍。語文知識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不一定都是課本中所提及的,還需要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進行課外知識延伸學習。作為老師,可以給學生們推薦一些課外的讀本對語文學習進行輔助。作為學生,一定要在學好課內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將課外知識吸收利用。自主學習不僅能夠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內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在課外拓展上有更好的選擇,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適合或者是需要什么樣的課外知識,這是因為這一類學生不能做到對自己的合理分析和知識需求定位。
總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知識綜合能力,高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們在意識到自主學習重要性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語文學習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