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旭 魏雪

[摘要]目的:了解延邊大學護理專業與非護理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的現狀對比分析,分析其相關性,對開展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和工作方式提供了依據。方法:以《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調查問卷》為基礎之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延邊大學護理專業和非護理專業2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并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本次研究對象的健康素養最低分16分,最高分41分,平均得分為24.5600±5.37689分。兩個維度的平均值分別為15.7150±4.49833分和8.8450±1.65368分。一般人口學特征對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和生活方式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專業對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有差異。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呈正相關。結論:延邊大學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水平相對較高,護理專業高于非護理專業。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素養;生活方式;相關性
健康素養是健康素質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以維持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近年來在我國是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2017年3月我們調查了延邊大學護理專業與非護理專業200名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相關性的調查,為提高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水平及對其開展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和工作方法提供了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延邊大學護理專業和非護理專業200名在校學生進行分層整群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研究方法
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調查問卷》為基礎之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調查對象的個人情況、主觀意識、醫療常識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四個方面。采用了自填問卷的方式,由調查者統一發放和回收問卷。其中關于主觀意識單選題、醫療常識單選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單選題回答正確得1分,共計22分。根據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評分標準來衡量,回答正確80%及以上為具備健康素養及正確的生活方式。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t檢驗、線性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男生59人,女生141人。護理學專業100人,非護理學專業100人。漢族127人,朝鮮族60人。其他民族13人。大一大二各63人,大三64人,大四10人。結果如表1。
2.2大學生健康素養平均值
大學生健康素養量表分為兩個維度,分為主觀意識和醫療常識,主觀意識10個條目,每題1分,總分10分。醫療常識4個條目,每題1分,總分4分。統計結果顯示。本次研究對象的健康素養最低分16分,最高分41分,平均得分為(24.5600±5.37689)分兩個維度的平均值分別為(15.7150±4.49833)分(8.8450±1.65368)分。結果如表2。
2.3研究對象健康素養在一般人口學特征上的差異
一般人口學特征對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專業對健康素養有差異。結果如表3。
2.4研究對象生活方式在一般人口學特征上的差異
一般人口學特征對大學生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專業對健康素養有差異。結果如表4。
2.5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相關性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呈正相關,相關系數
如圖表5。
3討論
本次參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部分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在大一到大四護理與非護理專業在校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的水平較高,這說明大學生不僅僅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理論,而且還付諸于實踐,轉化為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整體素養較高,但是護理專業因為學習醫學知識和保健知識,所以要比非護理專業健康素養水平高,而且大學生的我們現在也處于觀念的形成和行為發展的階段,開展對非護理專業健康素養的宣傳和普及,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和生活行為,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本文指導教師:延邊大學護理學院 韓功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