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婷+陳愛梅

【摘要】詞匯是語言的構成要素之一,是鏈接語言和現實世界的橋梁,有其獨特的魅力。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主要從范疇論和隱喻論這兩個角度論如何促進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進而提高高中生的英語詞匯水平。本研究研究問題如下:1.高中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2.認知語言學能否促進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高中生 英語詞匯
一、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因為詞匯量過少導致學生出現口語不過關,對文章理解不透徹,做題時讀不懂題干等問題,由此可見詞匯在英語的學習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詞匯學習或多或少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將認知語言學運用到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的技巧,有效提高高中生對英語詞匯學習興趣,還有助于降低英語學習難度,改變當前學生英語詞匯的不良現狀,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理論基礎
認知語言學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產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和歐洲,認知語言學能將人的語言學習納入到認識的范疇,認為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要對語言產生認知,并認識到其中的規律,從而在靈活運用,達到習得。認知語言學致力于從認知的角度觀察語言中詞匯的組織和規律,以人的經驗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為基礎說明語言中詞匯產生、發展與學習的內在機制,反映了人類認識事物的有序性以及詞匯在大腦中的作用。
1.范疇理論。人們在對事物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會將事物進行分類和歸納,探索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和聯系。這種在心理上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思維過程就是范疇化。
2. 隱喻理論。隱喻作為一種修辭手法,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認知手段和思維方式。隱喻是指用一種物體或概念代替另一種物體或概念,從而暗示他們的相似之處,主要分為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實體隱喻等。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章確定的研究問題主要有兩個:
(1)高中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2)認知語言學能否促進高中生的英語詞匯學習?
2.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作者選取了大連某高中高二年級2個平行班的10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一班作為實驗班,二班作為控制班,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7歲,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同,英語成績參差不齊。作者對一班的52名學生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詞匯教學,探尋其中有益的教學方法。對二班的學生采用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參與本次研究的還有部分高中部的英語教師,一共15人,其中教齡為1-5年的有5人,教齡為5-10年的有6人。對于教師的選擇男女比例協調,覆蓋了不同程度,減小了干擾因素。
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法、測試法和實驗法,問卷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高中生的詞匯學習態度、策略、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第二部分是對高中教師的詞匯教學方法進行調查。測試分為前測和后測,在進行教學前對兩個班學生的單詞學習情況進行前測,在試驗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后測。
4.實驗過程。
(1)前測和后測。在前三單元學生學過的詞匯中選取難度適中的單詞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前測,教師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整的的把握,測試發現兩個班學生的成績不相上下,因此教師決定將一班作為實驗班,將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應用于詞匯教學,對二班進行傳統的而詞匯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對詞匯的掌握情況進行復測,對比兩次測試結果,驗證結論。
(2)將認知語言學應用到詞匯教學中的教學。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分別從認知語言學的范疇論和隱喻理論這兩個角度來論述促進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部分,首先利用范疇理論擴展詞匯的學習,比如在學到glance這個詞匯的時候,教師要提示學生想到其原型概念詞look,并且延伸出glance的并列成員,如:glimpse, gaze, stare等詞匯。教師利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擴展學生的詞匯量。其次,從認知語言學的范疇理論出發,注重詞匯的詞性分類,比如名詞多以-tion/-sion/-er/-or/-ee/ment/-ance/-ship等結尾,像information, instruction, conclusion, vacation, actor, moment等。動詞多以-ise/-ize/-en/-fy 等結尾,如:revise, classify, simplify, awaken等。其他詞性以此類推。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單詞的構詞也是有比較明顯的詞類范疇的,教師在講課中要培養學生的此詞性意識,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并且習得詞匯。再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從認知語言學的范疇論角度出發,注重多義詞詞匯教學,比如head 這一詞,“頭”是其他意義的原型,再次基礎上進行其他意義的延伸或輻射,head延伸出 mind 頭腦,腦筋;of line of people 排頭等。
第二部分,從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角度出發,充分發揮想象力,加強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比如:Our world is a stage. Life is a ling journey. Love is flower. Learning is climbing up a mountain.教師在教學總要加強歸納隱喻的相關表達,啟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通過隱喻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增強詞匯記憶,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四、結果與分析
1.問卷數據分析。本次研究共印發150 份調查問卷,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測試。其中有效問卷為140份,在填寫問卷過程中確保老師對學生進項監督,以確保問卷的數據的可靠性。調查數據表明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如機械記憶(占82%),不理解詞匯的本質內涵(占80%),不會靈活運用(占78%)等。對于教師而言老教師普遍對詞匯教學的認識程度不夠高,教學方法單一,而年輕教師希望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對使用認知語言學進行詞匯教學這一新方法表示贊同。
2.測試數據分析。實驗前兩個班的單詞測試成績不相上下,實驗后一班的平均成績個明顯高于二班,這說明認知語言學理論的確可以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成績,該方法確實有效。
五、結論
1.主要發現。經過調查和實驗,發現了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確存在:機械記憶,不懂通過詞性的分類進行學習,不懂去找單詞的詞根詞源,不理解詞匯的本質內涵,不會靈活運用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促進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的而方法和策略,比如:學生要重視基本詞匯的學習,注重對詞匯含義的理解,通過多義詞的學習,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隱喻思維,還要對單詞詞性進行分類教學等。
2.不足與建議。雖然本研究發現了高中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調查研究的結果難免會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擾。此次研究持續時間較短,收效不是很樂觀。另外研究樣本數量不多,范圍較小。因此,作者認為任何一種理論都存在其局限性,探索出一個綜合系統行的詞匯教學方法和模式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學情,靈活運用教法,不斷反思,為學生的詞匯學習指明正確方向,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興趣,營造輕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崔璨.基于范疇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研究[D].延安大學,2016(6).
[2]曹曉嬌.認知語言學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J].遼寧大連,2015.
[3]匡芳濤.英語專業詞匯教學研究——基于范疇化理論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