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旗 蔡媛媛 謝紅丹
摘要 目的:觀察二陳四物湯加減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均予維生素E 10 mg/次,3次/d,口服,聯合東寶肝泰片基本治療,治療組同時加用二陳四物湯加減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以后,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超聲影像以及總療效,并檢測肝功能和血脂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5.5%)和(66.1%),2組間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的治療前癥狀體征、肝功能、血脂指標和超聲影像均有顯著改善,但治療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二陳四物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內的脂肪肝含量,有效的降低血脂、血壓狀況,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值得被推廣。
關鍵詞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治療;二陳四物湯;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Two Chen Four Ingredients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Methods:A total of 124 patient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0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of vitamin E 10 mg tid Po and Dongbao Pill. Treatment group at the same time received Two Chen Four Ingredients Decoction. One month was regarded as a course.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 the signs and symptoms, ultrasound images,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change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5.5% and 66.1% respectively,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35); The signs and symptoms, ultrasound images,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change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bu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effect (P<0.05). Conclusion:Two Chen Four Ingredients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hich can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fat in liver, as well as blood fat, blood pressure conditio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rat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wo Chen Four Ingredients Decoction;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256.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02.0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表明患有該病的患者患病前沒有酗酒歷史,且喝酒量較少的一種肝部病變,此病的臨床癥狀為患者體內的脂肪增加、損害病變,引起體內肝部損傷,極易演變為肝癌的一種疾病[1-2]。患有此病的前身患者多患有肥胖病、糖尿病等,此類人群若脂肪出現彌漫性病變,便會衍變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3],顯然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西醫藥缺乏有效治療藥物[4],傳統醫學中通常會對患者的飲食、運動方面進行合作治療,但顯示療效不佳,患者癥狀體征變化不明顯。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癥中,許多醫學教授推出中藥結合西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研究顯示中醫藥在治療NAFLD中有獨特優勢[5]。我們從中醫活血祛瘀化痰的角度,運用二陳四物湯加減治療NAFLD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為進一步探究二陳四物湯治療本文研究的疾病,特做出以下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4例,對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均進行了病情診斷,并確診為非酒精性脂肪肝,且對研究的患者檢查,并未發現患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哺乳期,隨機等同分配研究的124例患者,治療組患者為62例,對照組患者為62例。2組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5.7±10.4)歲。病程1~37年,平均病程(17.4±7.4)年。將124例患者按1∶1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6.4±9.0)歲;病程3~35年,平均病程(17.3±6.4)年。治療組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5.3±11.2)歲;病程1~39年,平均病程(16.7±8.2)年。治療組及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可根據中國權威有關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研討小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6]判定:1)入院前無酗酒嗜好,乙醇含量1周檢測<40 g;2)判斷患者無病毒性肝炎、營養等方面導致的此疾病;3)臨床上表現為乏力、腹脹、肝區隱痛等癥狀,可伴肝脾腫大;4)肝功能檢查基本正常;5)進行影響檢查,判定屬實;6)肝臟組織學判定僅表現為脂肪肝的診斷表現。
1.2.2 中醫癥候診斷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癥候診斷標準》[7]制定:脘悶不舒,倦怠乏力,時欲太息,惡心納呆,腹脹矢氣,胸脅刺痛,痛處固定不移,面色暗,舌紫暗、苔薄白,脈弦細澀。
1.3 排除標準 1)有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超過140 g/周,女性超過70 g/周;2)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者;3)GGT以及MCV升高者。
1.4 治療方法 給2組基本治療如下:1)低脂、低熱量高纖維素飲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常會表現為自治乏力、飲食消化不良、長期肝部隱隱作痛,治療此病的長期預想,飲食方面的干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飲食中應多使用低脂、瘦肉、蛋清或是新鮮的蔬菜及水果等,此類食物的攝入可幫助消退患者體內的脂肪含量;且患有此病的患者一定要大忌:不可飲酒,且態度堅決,家屬及醫生要協助戒酒,不可給患者一絲機會。2)控制體重,飲食規律,生活起居正常。除了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外,平時也應多督促患者進行戶外適當運動,進行有氧運動,在天氣適中的日子出去慢跑或騎自行車,鍛煉自己身體的同時進行有氧運動,可減緩病情的加重。根據患者身體恢復的狀況可適當的增添上下樓梯、羽毛球、排球、廣播體操等其他運動項目,既增添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樂趣,又能強身健體,以上所有運動均可以達到減肥降脂功效。3)健康知識教育。非酒精性脂肪肝初期無明顯癥狀,患者自身很難察覺,體重超重、脂肪升高是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前期配合中西醫結合時,我們對入院的患者給予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了解一些該病的的發生原因、病理等,一方面可消除患者的焦慮,另一方面可緩解醫患關系,更加配合主治醫師治療。
對照組給予維生素E 10 mg/次,3次/d,口服,聯合東寶肝泰片3片/次,3次/d,口服(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Z2024764),服用200 mg/次,3次/d。
治療組在以上基礎加用二陳四物湯(廣陳皮9 g、法半夏12 g、烏梅9 g、生地黃15 g、赤芍、白芍各20 g、當歸尾15 g、川芎9 g、橘核12 g、茯苓15 g、澤瀉12 g、郁金15 g、炙甘草6 g)進行治療。廣陳皮食用味道偏苦,對于嘔吐胃脹、食欲消退、咽喉不適等病癥有所幫助,有一定的健脾、養胃之效;法半夏又稱制半夏,對于緩解頭痛、頭暈有較高的療效,烏梅用于肺虛久咳,可緩解患者身體虛熱,有健身、健脾之效;生地黃生長于陽光明媚的地方,自有凝血止血之效,治熱效果良好,不同劑量的生地黃可達到不同的療效。赤芍、白芍氣味偏苦,治療腹痛腹脹有療效,止痛、利小便,可疏通經脈;當歸尾顏色偏黃棕色,是中藥中較為珍貴的藥材之一,可分為當歸頭、中、尾3個部分,故每個部位療效不同,其中本文應用的當歸尾具有活血祛瘀,緩解貧血之效;川芎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南方,常用于活通血脈,祛風止痛,有血中氣藥之稱,具有補血、治血虛頭痛之效;橘核可用于疝氣疼痛、具有理氣止痛之效;茯苓可緩解筋骨疼痛,還具有抗腫瘤的療效;澤瀉為沼生植物,其溶脂性較高,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膽固醇含量,具有降壓降脂功效;郁金灰褐色居多,對于降溫療效較高,可達到行氣解郁之效;炙甘草多生長于干旱地帶,具有抗酸緩解胃腸道等功效,還可抗炎消敏,以補陰補血為主;以上中草藥結合西醫治療,中藥混合水煎,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評估療效。
1.5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主要癥狀,體征,肝臟超聲影像,并檢測血清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轉氨酶(ALT、AST)。
1.6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及《脂肪肝》[9]所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病癥不良表現無明顯,可見痊愈,肝功能有關指標恢復常規指標,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下降>20%,血脂指標下降≥30%,行超聲檢查的肝臟情況重度患者轉變為輕度。有效:臨床病癥不良表現減輕,肝功能有關指標恢復,血脂下降達到以下任一項者: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下降≥10%、血脂指標下降≥20%,行超聲檢查的肝臟情況相對改善,如重度轉變為中度,逐層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7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統計和算數,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2組患者總療效比較 治療組62例患者中,顯效例數為39例,占比例為(62.90%),有效例數為14例,占比例為(22.58%),無效例數為9例,占比例為(14.52%)總有效率為(85.5%);對照組患者中,顯效例數為24例,占比例為(38.71%),有效例數為17例,占比例為(27.42%)無效例數為21例,占比例為(33.87%)總有效率為(66.1%)。經秩和檢驗,2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5)。見表1。
2.2 治療組及對照組的治療先后身體狀態的對比情況 本表可表現2個組別的臨床癥狀、體征的例數明顯減少,其中治療組別乏力治療前人數為43例,治療后人數為14例出現乏力,對照組治療前乏力例數為45例,治療后例數為26例,2組表現的臨床癥狀、體征等均有所下降,表征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組別間進行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改善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表對比組間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可從乏力、納差、腹脹、肝區隱痛等方面進行比較,具體臨床數值見表2。
2.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先后TC、TG、ALT、AST等指標的對比情況 本表可表現2個組別的治療先后肝功能和血脂各項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下表中TC表示血清總膽固醇、TG表示血脂的一種、ALT表示為肝功能的一種,也稱谷丙轉氨酶、AST表示肝功能的一種,也稱谷草轉氨酶;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TC、TG、ALT、AST等指標均與所下降。進而組間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指標變化的幅度較后者大,可見治療組的療效與對照組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肝臟病變程度均有顯著改善,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完全康復人數分別為21例、9例,重度例數分別為5例、7例,可見治療后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均有所改善,治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相比,治療組治療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的發病機制目前在臨床中沒有較為明確的說明,許多醫學學者猜測或許與人們體重過于肥胖、日常飲食不規律、血糖血脂較高[10],還有些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11]。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飲食的多樣化,因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住院人數逐年增加,且此病臨床癥狀不明顯,很難被人們所察覺,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可迅速轉化為肝硬化[12],會連帶肝部其他組織受到損害,甚至出現癌變[13],對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都會帶來不可言喻的傷害。
非酒精性脂肪肝屬于中醫“積聚”“癥瘕”“肥氣”范疇[14],以痰濕內阻,氣滯血瘀為主要病機。多因飲食不節,肝氣郁滯,痰濕瘀血膠結,瘀濁之氣內停于肝所致。主要病理產物為痰濕、瘀血、氣滯。實驗研究表明[15],活血與化痰基礎方對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基本生化指標可見一定的療效,可以在降低脂肪、保護肝臟組織、改善胰島素抵抗等方面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狀態。二陳湯不僅能夠改善高脂血癥狀態,也能降低CYP2 E1活性,防治因此而導致的過氧化物損傷,從而多方面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16]。另外,二陳湯加味對高脂血癥有顯著療效,能改善糖尿病并發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胰島素抵抗狀況及肝功能指標[17]。加味桃紅四物湯可明顯降低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癥患者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8]?!夺t方集解》有論“治痰通用二陳”,二陳湯亦被后世醫家推崇為治療痰濕證的基礎方,溫膽湯、滌痰湯等方均在二陳基礎上發展而來。方中半夏為君,燥濕化痰,辛燥以蠲濕痰,散結以消痞滿;痰濕內生,因氣機不利,遂以陳皮為臣,理氣健脾而氣順痰消,少許烏梅收斂肺氣,同時酸味入肝,引藥入經,氣達病所?!短交菝窈蛣┚址健贰八奈餃?,調益營衛,滋養氣血……治結生瘕聚,少腹堅滿”。方中熟地黃甘溫,養血滋陰,補腎填精,為君藥。當歸辛甘溫質潤,補血、活血,既助地黃補血之力,又行經隧脈道之滯,為臣藥。白芍養血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氣,調暢氣血,共為佐藥。四藥共奏補血活血化瘀、營血調和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5.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1%),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經秩和檢驗,2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5);治療組及對照組2個組別表現的臨床癥狀、體征等均有所下降,表征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組別間進行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改善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TC、TG、ALT、AST等指標均與所下降。進而組間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指標變化的幅度較后者大,可見治療組的療效與對照組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肝臟病變程度均有顯著改善,治療組治療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根據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內結的根本病機,在二陳四物湯基礎上,加以茯苓、澤瀉淡滲利濕,郁金清熱解毒化濕,橘核佐陳皮理氣祛濕、并合烏梅引藥入肝。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澤瀉、郁金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19]。本次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二陳四物湯加減可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臨床癥狀體征,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樂琦琦,劉晏.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和藥理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4,36(2):371-376.
[2]孫維華,趙新芳,甘霞.參荷脂肝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尿酸代謝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186-190.
[3]閆麗輝,王少真,付亞坤,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對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15,54(3):197-200.
[4]Musso g,Gambino R,Cassader M,et al.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Hepatology,2010,52(1):79-104.
[5]張耀中,紀云西,王萌.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藥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12):184-186.
[6]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S].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10.
[8]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8-148.
[9]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01-101.
[10]Xiao J,Guo R,Fung ML,et al.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3,12(2):125-35.
[11]Cohen DE,Fisher EA.Lipoprotein metabolism,dyslipidemi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Semin Liver Dis,2013,33(4):380-388.
[12]Dietrich P,Hellerbrand C.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obesity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4,28(4):637-653.
[13]張晶,王炳元,施軍平.細胞衰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3):442-445.
[14]李俊賢,黃孟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藥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7):3541-3542.
[15]鄭佳連,盧秉久,黃松,等.活血祛濕方對純化高脂飼料誘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7):144-149.
[16]李文生.二陳湯加味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29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1):44-45.
[17]張鵬.二陳湯加味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137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3,46(2):33.
[18]陳德宇,王中男.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高脂血癥氣滯血瘀證60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5,25(3):24-25.
[19]郁相云,鐘建華,張旭.澤瀉降血脂藥理作用及物質基礎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1):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