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作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關鍵組成,是我國農村與農業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過農村信用社將社會閑置資金進行籌集,以信貸方式去扶持農村小微型企業的發展以及幫扶“三農”建設工作。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社會的轉型,農信社也受到了各類風險的侵襲,針對此,農信社需要做好必要的風險防控工作,確保符合銀行未來發展的要求。
雖然近年來農信社在風險控制工作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相較于國有四大銀行及大型商業銀行來講,其在風險抵抗與風險預警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文章將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對當前農信社在風險防控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對未來如何解決風險防控問題的對策展開探討,以期助推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農信社風險防控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主要現狀分析
金融風險防范已成為當前銀行工作的重點,而對于農信社存在眾多潛在風險來講,各類壞賬風險影響最為嚴重,農信社所開展的金融業務主要針對的客戶群體為中小企業和個人,而在貸款發放后,一旦客戶出現經營不善,則極易出現還貸困難問題,也就帶來壞賬風險。
(二)主要問題分析
1)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農信社在網銀、結算等方面的服務水平相對薄弱,傳統業務空間不斷被擠壓。
2)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小微企業貸款面臨一定風險。一是小企業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經營風險高。二是環境治理對于中小微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三是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抵(質)押物,貸款形成風險后第二還款來源難有保障。
3)信貸后續管理不到位。一直以來,農信社對小額信貸都存在“重放輕管”的問題,貸款使用情況未能及時跟蹤與反饋,后續資金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也無法及時發現。
二、完善農信社未來風險防控工作的相關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
唯有以制度的約束力發揮,才能促進風險防控的實效性發揮,因此需要構建良好的農信社運行與監管秩序,才能夠確保農信社發展邁向良性軌道,進而實現風險有效防控的目標。首先,需要對各層級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自上而下推行風險防控管理體系的建立,對于重點領域的風險監督審查工作要嚴格落實到位。對于審貸分離、授信授權制度要嚴格執行,充分發揮各個部門對信貸風險監管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其次,建立完善的問責機制,通過信貸風險問責機制的確立推行,針對造成信貸風險的對象要進行針對性的問責處分,同時構建動態化的問責考評機制,對于農村信用社的日常運行狀況實行不定期的考評,確保農信社運行中存在的漏洞能夠及時被發現;此外,還應構建切實可行的貸款制衡機制,將農信社的自由放貸權合理下放,立足于農信社實際服務地域范圍、經濟發展狀況等事情,定期調整信貸業務的審批權限,進而保證農信社信貸運行情況得到有效監控。
(二)完善科學的風險防控組織體系
為保證農村信用社未來的風險防控工作得以有效開展,則需要進一步完善農信社的風險防控組織體系。首先,需要制定科學的風險防控組織原則,以期在各業務環節中體現出風險防控程序,明確全體工作人員及部門的風險防控職責,充分發揮各級組織機構在防范信貸風險方面的實效性;其次,強化信貸風險防控的程序管理,對于信貸審批授權管理、信貸業務執行管理以及信貸監督審計等工作要落實到位,構建相互制約性的運行機制;再次,強化信貸風險防范的文化建設工作,要幫助職工樹立風險意識,使得農信社內部對信貸風險保持高度敏感;最后,還應不斷提升信貸風險信息的傳導力,對于信貸風險信息要做到及時匯總與河流分析,強化農信社內部組織機構各部門對信息的執行力。
(三)不斷推出全新信用產品
從當前我國農信社的發展形勢來看,基于近年來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呈現了蓬勃之勢,間接表明了我國農信社在未來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與預期收益。在這一環境背景下,為提升農信社的風險防控能力,則需要農信社不間斷地開發推出新的信用產品,進而提升農村信用社應對風險的能力。首先,要結合當前農村的市場現狀以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切實需求,積極開發出更多農村信貸新產品,進而不僅滿足農村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解決目前農信社存在的資金短缺及流動性較差的問題,有效提高其信貸能力;其次,要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為當前形勢一片大好的農村中小型企業提供會更為多元的定制化信貸業務,積極培育更多優質客戶,全面提升農信社的整體信貸質量,確保農信社能夠維持良性發展;最后,對于各項信貸政策要進行認真研讀且確保落實到位,要積極去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強化對信貸風險的研究預判能力,進而提升風險防控的抵御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信用社處在市場金融環境下去開展各項業務,則難免會存在各類金融風險,并且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農信社更應對潛在的風險威脅有所明確,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予以應對,確保農信社所承擔的社會職責與使命得以良好完成。鑒于農信社在“三農”建設與中小企業業務領域有著顯著的競爭優勢,唯有做好農信社風險防控工作,對于該領域內的行業發展來講,會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進而穩定我國整體的金融環境。(作者單位為霸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