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核電項目的建設也越來越多,對于當今經濟化社會而言,核電項目經濟評價與電價測算都是其重中之重。核電項目的經濟評價與電價測算的原理和計算方法相似,但其立足點還是有著明顯區別。本文通過對我國核電項目的發展現狀、經濟評價的現狀和必要性以及電價測算的方法、定價制度以及企業相關行為來具體分析核電項目經濟評價與電價測算的有關問題。
核電項目經濟評價是我國目前核電項目建設的工作重點,其對于核電項目的科學性投資決策、投資風險的減少甚至完全消除、投資經濟效益最大化等都有著很大積極作用。而電價測算則是目前電價定價機制下的重要工作,項目相關負責人遵循“還本付息,合理利潤”的基本原則測算電價并在申報上級部門通過后進行電價定價。
一、核電項目發展現狀
我國大陸核電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步,在1985年我國建立了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并在六年后的十二月正式成功并網發電。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適度發展核電”的方針,隨著方針指導,我國相繼建成幾座核電站,為我國核電項目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核電開始了安全、高效、上升發展的新階段。隨著這一新階段的發展,我國核電電木在經濟評價與電價測算方面逐漸重視起來。
二、經濟評價
應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及各地區規劃發展的要求,核電項目經濟評價工作被提上日程。核電項目經濟評價指的是在項目初期方案的基礎上對項目財務方面進行科學性的可行性分析,并同時為項目提供合理科學的經濟決策。
(一)經濟評價的現狀
就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而言,核電項目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并快速發展,必須有其強大的經濟競爭力,而經濟競爭力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其經濟效益、凈現值等基本經濟指標,因此對于核電經濟評價,相關工作人員應當予以重視。我國目前的項目經濟評價主要是以內部財務為核心進行分析,無法得到準確的資源配置反映出的宏觀經濟評價,因此核電項目工程無法正確進行經濟評價,從而容易出現資源利用效率低的情況。
(二)經濟評價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因此市場的自主調節決定了核電項目資源的配置,這種形勢下政府只需要進行宏觀調控保證經濟體制的有效運轉。除此之外,市場經濟體制的失控還可能是因為外部原因,如信息延遲、不充分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快速的同時也會出現壟斷或寡頭壟斷的情況,因此,政府對消除導致市場失控因素如信息不充分、壟斷等方面還應進一步完善體制,而進行正確的經濟評價則是實現資源配置最大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對于核電項目來說,經濟評價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通過經濟評價能夠掌握項目的預算以及判斷項目的優劣,這種手段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核電項目的工作進度,減少資源浪費,更能夠及時解決項目工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電價測算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引導下,我國國民經濟得到大幅度提升,對各大能源尤其是電力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電價測算則成為核電項目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對電力進行體制的管理,導致電力項目無法得到資金進行建設與發展,電力發展遭到遏制,為改善這一問題,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將統一建設電力和統一進行電價定價更改為有地方自行組織建設核電站、發電廠,并實行“還本付息”的電價調動政策,這一電價改革促進了地方各核電項目電價測算工作的開展。
(一)電價測算方式
我國各地方的電價測算主要有兩部制電價和標桿電價兩種方式。兩部制電價指的是將電價分為基本電價和電量電價兩部分,分別用來反映發電企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這種方式能夠保障發電企業的固定收入,并促進電力行業的發展,但由于核電應該帶基荷運行,因此不太適應這種方式;而標桿電價指的是設定電價最高上限,使得核電項目在提高成本意識的同時降低成本消耗,與此同時,標桿電價能夠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經濟效益來制定適合自身的電價,從而做出科學分析和決策。
四、結束語
隨著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核電項目勢必逐漸得到重視,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如何為自身謀求經濟效益從而立足并發展在當今競爭壓力極大的社會則是其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核電企業來說,經濟競爭力取決于經濟效益,而經濟評價和電價測算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大部分,這兩部分的工作原理極為相似,但其立足點截然不同,核電企業在進行經濟效益的創造時不能顧此失彼,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穩、更快地發展。(作者單位為三門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