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服務外包業,相比于傳統的工業,服務外包業自然資源需求小、生態環境破壞程度低,人均產出高。結合云南沿邊省情,低消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高效率的服務貿易綠色發展模式,恰好迎合云南發展綠色經濟的要求,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在綜合參考分析當前服務貿易的發展態勢和走向的基礎上,就綠色背景下的云南發展服務外包業提出參考建議。
一、當前趨勢
從國際上看,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保持躍升態勢,預計到2020年左右,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7萬億美元。從國內看,我國服務貿易業務范圍已經遍布全球網絡,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僅服務外包執行額一項超億元的國家和地區就已經達到130個。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高速增長,尤其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維修維護、知識產權使用費和個人文化娛樂方面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服務進出口快速增長,云南由于沿邊地理優勢,在周邊國家服務貿易進出口發展方面增長勢頭明顯。
二、重點方向
一是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支付、數字貨幣、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驅動下,服務貿易發展的方向從粗放、低水平的數量擴張,轉向追求集約、效率、品質、健康綠色發展軌道。二是服務外包的重點發展路徑向標準化、智能化、高收益方向調整。三是圍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穩步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產品形象,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服務業擴大開放等戰略為發展服務外包業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三、綠色發展背景下云南發展服務貿易的對策建議
云南省服務貿易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貿易規模偏小,結構不平衡,發展水平偏低。《云南省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從針對云南服務貿易的規模與結構,服務外包的市場主體以及服務領域等方面提出了量化目標。在貿易規模方面,云南省服務進出口額到2020年力爭突破100億美元,年均增長12%以上;在服務外包方面,培育1到2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服務領域方面,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增強云南對周邊國家的輻射帶動力,穩步提升云南在“一帶一路”沿線南亞東南亞國家服務出口中的占比。
當前國際國內服務貿易形勢穩中向好,云南應從省情出發,主動探索與周邊國家交流合作,因地制宜包容性發展,著力推動服務貿易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加快推動云南服務貿易轉型升級,實現產業發展綠色轉變。
(一)探索構建包容性發展機制
以云南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昆明市為試點,一體化逐步構建全省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統計體系、報送平臺、評估方案、反饋機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標準、服務貿易專業研究機構、媒體公眾平臺等機制。
(二)將標準化作為服務貿易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廣泛調研云南企業在服務貿易領域發展的競爭優勢與劣勢,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主動向國際標準靠攏;廣泛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發揮好云南省商貿流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等專業團體的參謀作用,引入和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改變原有競爭機制,變被動為主動,將事后競爭變為事前競爭。
(三)將服務貿易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納入云南商務大數據建設
搶抓云南商務大數據建設的機遇,建立云南服務貿易公共信息平臺,及時更新國際國內服務貿易最新動態,及時發布最新市場信息。服務貿易公共信息平臺初期設立項目簡介、法規解讀、貿易縱覽、人才招聘、產權保護、法律咨詢等平臺,遠期逐步實現企業征信項目數據一體化,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方便多國企業進行網上申報、審核及對接。
(四)多措并舉培育服務貿易市場主體
支持在云南已有優勢的服務貿易龍頭企業規?;l展,出臺招商引資落地政策支持后發企業和新引進企業開拓新市場。繼續發揮旅游、運輸、建筑等重點服務貿易領域優勢,實現重點突破。把服務貿易開放作為跨合作區建設的重要目標,探索旅游、文化、職業教育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研究出臺行動方案,推進跨合區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進程。深度挖掘文化、教育、傳媒、中醫藥等傳統服務貿易,積極培育通信、金融、信息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逐步擴大中醫藥、服務外包、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領域出口。探索移動支付、區塊鏈技術培植創新動力,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
(五)建立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培訓和引進機制
依托研究機構,校企共建服務外包產業實習實訓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引導高校合理設立服務貿易專業,優化課程設置和高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多語種、高精尖服務貿易人才隊伍。參照其他省區做法,對服務外包企業按照企業對現有員工的培訓、工資等綜合業績對企業進行考核,制定標準每年一次性給予一定獎勵;對企業直接引進高新技術人才,且企業聘用人才聘用期在兩年以上,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比照發達地區獎勵標準給予企業適當獎勵。(作者單位為云南省商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