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環境的監測工作當中,對水質進行分析是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為環境管理、水質評定及環境科研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據的有力手段。
水環境監測刷刷刷的質量控制與保證,目的就是要將監測分析數據的誤差控制在容錯范圍之內,確保最終結果的準確度與可用度,滿足所要求的質量。與此同時,質量控制和保證作為實驗室分析工作的內容組成,更是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技術關鍵與確保實驗室管理科學性的有效措施。基于實驗室管理視角來看,質量控制可分為預先控制、過程控制及事后控制單個階段,以完整的循環過程相互影響。
一、預先控制
在水環境監測工作開展前應做好預先控制,避免日后工作中需要多次糾正。作為質量控制工作的起始點,類如質量保證計劃、人員訓練、培訓計劃等都屬于預先控制范疇。具體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人員
實驗室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工作經驗是水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得以保證的關鍵因素,其專業水平的高低會對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有很大影響。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是控制數據誤差的主要因素,因此實驗室人員需要經過專業理論、計量知識、基本操作等考核,全部合格后方能上崗。
(二)儀器設備
水質分析離不開高精尖的現代化儀器設備,所以需要有專人對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唯有確保設備的完好才能保證最終數據的準確。
(三)環境
由于實驗室中許多精密儀器對濕度與溫度有嚴格要求,所以實驗室需要配備抽濕機、空調等設備去保證內部環境達到滿足檢測工作開展的條件。
(四)檢驗方法
水質檢測需要使用國家、行業發布的標準方法,針對于標準方法對實際檢測工作無法準確指導的情況,需要完善作業指導書對檢測工作進行規范,并且要保證相關指導文件要及時更新,符合現行檢測標準。
二、過程控制
在下達采樣與質量控制任務后,采樣人員會按照要求進行樣品采集并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而實驗人員則在確認儀器設備與實驗環境與要求相符后便開始檢測。實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可分為現場采用控制與實驗室內控制。
(一)現場采樣質量控制
水質現場采樣工作的質量控制與保證,能夠保證所采樣品的代表性與完整性,進而準確反映出所在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及污染物分布規律。
1)設置監測點。水質監測點的設置會直接影響到最終數據的代表性,各個斷面的具體位置需能夠真實反映出所在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與污染物分布規律特征。同時,需盡量以最少斷面去獲得足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水環境信息,并且在采樣過程中要考慮到經濟性、可行性及便捷性。
2)樣品采集。水質樣品采集需要按照要求將采樣地點、時間、采樣人、核對人等資料完整填好,異常情況要附加說明,特殊樣品要特殊對待。
3)統一樣品編號。統一編號號羅樣品序列號、監測點、監測項目、采樣時間等,將標簽貼好并做好核對工作,對樣品狀態異常與否進行記錄。
(二)樣品保存質量控制
1)樣品保存管理。水質樣品從采集到檢測會間隔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的質量控制目標便是要確保待測水樣不會產生變異或將變化程度控制最小化,因此對于樣品的保存、運輸、管理都應嚴格遵守質量控制要求。樣品送入實驗室時要與相關人員進行交接登記,并且要將樣品與采樣記錄交給分析室主任檢查,填好樣品等級,避免出現樣品遺漏、丟失或不合格等事故。
2)樣品確認。實驗室分析人員在接收待測樣品時,需要仔細核對,確認無誤后才可進行簽收。樣品要嚴格按照保存環境、條件、有效期等予以保存,唯有滿足一切要求的樣品才能夠進行分析。
(三)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
確保實驗室環境、儀器設備、人員等一切必要因素的狀態完好,方能開展對水質樣品的實驗分析。
1)純水。分析工作需要用到電導率≤5μs/cm(25℃)的純水,而面對特殊分析要求,還需進行針對制備,隨做隨檢,在記錄表予以存檔。
2)空白試驗。實驗室及其分析人員的專業水平,會直接影響到空白試驗值的大小與重現性,比如純水質量、試劑忖度、儀器誤差等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因此需要保證空白試驗值達到質量控制要求,否則需要從上述各因素中尋找原因。
3)雙樣平行與加標回收率。將樣品進行隨機抽取,開展雙樣平行與加標回收率的測定,使得前者偏差與后者范圍滿足質量控制需求。此外,加標物質的量需要與樣品待測物質的濃度保持一致。
4)標準曲線。標準曲線需要隨水樣一起,每月進行一次檢測,用以控制其波動范圍,并且其監測點位應在6個以上,相關系數要達到0.999以上,同時截距、斜率都應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各項目的標準曲線斜率需要進行多次比對,倘若存在較大差異,需要對原因進行分,立即更正。
5)標準控制樣品。測定密碼標樣,結合標準保證值的不確定度對其質量進行檢查,如果分析結果超過了不確定度范圍,則需要從人員、儀器設備、試劑等多方面尋找原因。
三、事后控制
作為質量控制過程的最后一關,事后控制重點在于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從而逐步完善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
(一)內審
通過內審對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展開自我檢查、評價及完善,對不合格的工作進行糾正并提出預防措施,保證質量體系能夠保持效率且長久運行,為質量體系的改善提供依據。
(二)管理評審
通過管理評審去確保實驗室質量體系的科學性、有效性及充分性,主要有管理層結合質量方針及目標,對現行質量體系展開評價。通過全面系統的檢查與評價,對體系內需要改進的內容予以確定,進而助推實驗室質量體系向更高層次發展。管理評審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以此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適時性,進而達到相應的質量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驗室質量控制在水環境監測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唯有做好此三方面的控制工作,才能充分保證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工作,進而提高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效果。(作者單位為馬鞍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