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民生保障的需要,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一系列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社保基金的管理也成為了當前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做好社保基金配置,保障社保基金資金安全和經濟收益,也成為了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題目。
一、經濟新常態下社保資金配置面臨的挑戰
(一)整體投資回報率下調。中國社會進入經濟新常態后,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經濟結構一直處在調整和轉換中,經濟增長率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后,增速開始逐年下降,實體經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金融市場在經歷了2016年的去杠桿過程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可以說,無論是在實體經濟投資市場還是金融投資市場上,投資難度都不斷增大,投資機會也隨之不斷減少。同時,更加困難的是,隨著中央一系列的金融調控手段之后,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低利率甚至有可能是零利率的時代。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在經濟新常態下,各種資金和基金都要面對投資難和收益率不斷下降的困境,社保基金也當然不可避免,調低整體投資回報率也成為了一個必然選擇。
(二)資產投資配置模式面臨改變。按照以往我國社保基金的投資配置來看,固定收益的資產配置一般在整體資產投資配置的一半左右,如上文所述,隨著利率的下降,社保基金投資的固定收益也不斷下降,按照當前不到4%的協議存款利率來看,已經較五六年前的6%左右減少了三分之一,而在社保基金的配置中,有幾千億元屬于協議存款,必然會造成社保基金投資回報率的不斷下降,在利率不斷下行的大前提下,改變社保基金配置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降低固守資產配置或者提前鎖定利率來規避利率下行收益又必然會提高社保基金產品的風險系數,因此,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如何對社保基金資產投資配置模式進行改變。
(三)社保基金面臨風險不斷上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不僅僅是中國,全世界主要國家的利率都不斷下行,接近零利率甚或是負利率,并且在短期內中國利率上行的期望依然不大。因此在低利率水平持續的預期下,社保基金將會面對無風險投資空間不斷變小,更有甚者,有可能會出現所有投資都伴有風險性。尤其是在中國,在經濟下行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所面對的風險都要不斷加大。因此,社保基金在經濟新常態下,不僅要面對投資收益下調,還要面對更小的無風險投資空間和更大的投資風險系數挑戰。
二、社保基金配置的幾點建議
如上文所述,在經濟新常態下,社保基金面臨著三大挑戰,加強風險類資產配置成為了做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由于社保基金是事關社會生產穩定和民生改善的頭等大事,需要謹慎認真的對待,因此社保基金管理機構只有在平衡投資回報率和風險系數的前提下,進一步合理配置資產種類,拓寬風險類資金配置渠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社保基金管理者要充分熟悉了解各類投資市場。相對于過去較高的固定收益和風險投資市場的提前布局,社保基金管理者在面對經濟新常態下較低收益、更多風險的投資市場,需要在更多的投資市場去配置資金以期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就要求社保基金管理者要對包括金融市場、私募股權、權益市場等諸多市場特點都予以了解掌握,在風險投資市場上不斷提升社保基金的投資能力,鍛煉社保基金產品管理團隊和產品,這樣才能在風險類投資中通過合理資產配置收獲回報,并且預判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
(二)加強對重點市場的資產配置。在過去的十五年中,社保基金管理中也開始了對不少重點投資市場的配置和準備,試行了管理者直接投資與委托機構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對一些重點投資市場進行投資運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可以加強對一些成熟穩定的重點市場的資產配置,首先可以依照去年5月出臺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在堅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的原則下,社保基金管理者可以在國務院批準的比例幅度內合理配置固定收益類、股票類和未上市股權類等資產種類及其資產;其次,還可以適時考慮建議對社保基金開放高收益債券市場,利用金融產品的設新計以及金融制度的設計來有效對沖和化解風險,從而在高收益債券市場撿“金子”,提高收益回報率;最后,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還可以嘗試讓社保基金去持有債轉股中的優先股,發揮優先股的優勢,既增加社保基金收益,也有助于做活經濟市場。
(三)適度擴大境外市場配置比例。按照社保基金監管政策要求,配置境外市場規模允許不超過20%,但是近兩年來數據顯示,社保基金在這方面的配置占比僅8%左右,在基金配置全球化的趨勢下,社保基金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海外配置資產比例。
三、結語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在人口老齡化的關鍵階段,社保基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社保基金管理者要不斷解放思想,完善舉措去增加社保基金收益率;另一方面,金融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只有加強國家經濟建設,進一步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壓力。(作者單位為建湖縣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