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一詞不是一個新詞,在很久之前就有提出,“新常態”就是指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正常狀態。而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國傳統經濟體制下的金融體系面對的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新常態下,我們要好好分析一下新常態下的新挑戰。
一、什么是“新常態”
新常態,在新市場經濟體制下,有著新概念。新常態:“新”就是“有異于舊質”的,或者是從舊的從前所改變的;而“常態”就是固有的狀態,平常的。總的來說,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與原有的狀態相比是不同的,有所改變的。而這種新的常態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未來的發展狀態,這主要意味著我國經濟已進入或必須進入的一個與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新的經濟發展時期。而我國經濟發展體制下,新常態有著不同于他國的特點。其特點之一就是指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特點之二就是指我國的經濟結構再不斷的優化升級,有著時代下的獨特的特點;而特點之三就是指經濟發展要從要素或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在新的挑戰下,有一席之地。
二、我國金融體系的現狀
金融體系是指一個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基本框架,它是資金流動的工具比如金融資產、市場參與者(中介機構)和交易方式(市場)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是我國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經濟體制。同時,由于金融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為準公共產品,在市場經濟體制上發揮著重大的能力。
(一)我國的融資結構不合理
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做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從上述來看,不合理的融資結構,對我國經濟體制帶來巨大的危害。就普通企業而言,他們的資金來源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指企業自身的資金即管理者自身的資金;二是企業對外進行資金籌集,進行借貸或買賣股份等有效措施。
而企業用公司股權向外進行集資和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甚至買賣股份的比例遠遠低于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這種情況的出現會給銀行增加風險,甚至影響我國的金融體系。
(二)我國金融體系在資源配置的效率低
在宏觀視角下,我國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是一個顯著問題。造成這樣情況主要是因為有關部門對信貸制度的發展不注重,造成很多資金不能合理的利用,資金分配不科學。這種情況如果普遍存在,會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而現在有很多銀行對信貸的制度還是不完善,非常影響我國企業的資金融資。目前我國的公司企業由于籌集資金的問題,造成資金周轉不靈,很多公司面臨的破產的困境。可見,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我國企業的發展甚至經濟的發展。更是不利于我國金融體系面臨新常態下的新挑戰。
三、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趨勢
(一)經濟模式的轉變
我國企業應從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為新經濟下的科學發展模式,即采用科學發展觀。在巨大的挑戰下,應時刻提高自己,適應這個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不再一味的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
(二)企業的“改革開放”
我國的企業,不能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到世界上。積極的吸引外來資金,給我國經濟市場帶來巨大的活力。在世界上,中國不再是制造國而是創造國。將原來的商品輸出逐漸轉變為資本輸出,這樣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是不斷上升的,我國的國力也是越來越強盛的。我國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新常態下的新挑戰。
(三)資源利用的轉變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企業不能落后,要想在未來企業有個很好的發展結果,就必須有所創新,來適應這個信息時代。在這個時代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有著自己的特色。企業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推動產品的發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企業不只要科技推動發展,企業更要注重有關人才的培養。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時,企業要加大科學研發的投入,用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創新。
四、對我國金融體系的要求
(一)經濟轉型
經濟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國金融投資主要傾向建筑業、工業等高回報率行業。這種情況會影響到企業的良性競爭,甚至不利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更甚至影響我國經濟的前進。就目前我國經濟狀況,我國的經濟主體主要是由那些新型主體、中小型企業組成,這些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企業的經濟的轉型在面對新常態下的挑戰具有重大的好處。
(二)產品多樣化
產品的多樣化,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競爭力,這樣更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在多家企業的沖擊下,能穩立足于不倒的地位。
五、結語
就目前來看,新常態下對我國經濟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轉機。在這種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將面臨著巨大轉機,也是未來的經濟將有一個空前的繁盛階段。對我國金融體系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作者單位為陸軍勤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