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文化產業已逐漸成為我國發展的一大產業,各個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絲綢之路的提出為沿線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甘肅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地區,應抓住這一機遇,持續健康的發展文化產業。甘肅省雖然文化資源豐富,但在文化產業立法、行政執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甘肅省文化產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一、文化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文化產業中的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方面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保護尚不充分,存在著保護缺陷。(1)保護對象不全面,例如沒有將文化產業中的服務性行業包括在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內。(2)立法空白,例如歷史文化遺產的權利歸屬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權利內容問題、手工藝知識產權的保護界限問題、知識產權的濫用問題等都沒有規定。在國家立法不完善的環境下,甘肅省目前也未在此方面做出任何規定。
(二)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執法方面存在問題
2011年12月6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在《辦法》中指出由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管理文化市場,維護文化市場秩序。但其在文化市場行政執法中仍存在著問題,知識產權管理、執法隊伍偏小、文化執法隊伍人員專業知識欠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執法隊伍的執法理念和執法水平尚不足以應對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需要,這一系列問題也束縛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路徑
(一)健全立法體系,完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
從國家層面來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都經歷了幾次修訂,但到目前我國都沒有關于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法律規定。從甘肅省來看,關于文化產業問題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但這些規定中也沒涉及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因此應重視針對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甘肅在立法過程中還要立足當地的實際情況,正如上文所述,甘肅省文化資源種類繁復,民族文化豐富,所以在立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一實際,在立法過程中注重對民族產業品牌與標志性文化產業的保護,規范文化產品的進出口標準,尤其注重民族傳統文化財產的保護,避免類似于韓國端午節申遺現象的出現,此外還要預見到未來,面對可能增多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訴訟,還要創造出相適應的知識產權訴訟的審理模式。
(二)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
2011年文化部提出了由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來管理文化市場,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作為一個專門的管理文化產業市場的機構,它的執法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提高它的執法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從內部出發,提高執法機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組建知識產權專門執法隊伍,組織開展打擊侵權盜版等多項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其次,從外部出發考慮,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雖作為專門的文化市場管理機構,但是根據我國目前實際情況,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執法部門還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出版總署、海關總署、信息產業部等部門,所以機構要與其他部門相協調,明確各自職權,相互配合,提高執法效率。
(三)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商標保護
文化產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消費認知度高,將其注冊為商標,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品牌效應,喚醒人們對文化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侵權問題。文化產品形式特殊,因此在文化產品進入市場的過程中,知識產權制度的介入能夠為文化產品保駕護航。因此應當完善文化產品商標登記制度和相應的執法體系,加強重點文化產品和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同時要對不正當搶注文化產品商標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處。
(四)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著作權保護建議
文化產業的發展,脫離不開通過版權制度對智力成果的生產、復制與傳播進行保護。在對文化產業的著作權保護中,應強調以下幾方面,首先,由于文化資源種類繁復,以此為基礎產生的文化產品形式也多種多樣,導致著作權保護對象范圍擴大,因此著作權的保護對象范圍亟需調整;其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文化產業厚積薄發,因此要注重對網絡世界著作權進行保護;最后,嚴厲打擊盜版現象。
(五)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文化產品的地理標志保護建議
文化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對一些地區的民族文化而言,因為那些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區性。對于文化產品的地理標志保護要著重于:首先要將地區內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秀的文化產品盡快的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暗乩順酥咀鳛橹R產權在國內獲得保護是該地理標志產品開辟國際市場的法律基礎”,有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可以有效地促進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規范化,為特定地域生產經營者的品牌維護提供法律的保障。(作者單位為蘭州財經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