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重,根據教育部在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700萬。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高要求,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成為了高校畢業生的必修項目。而在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企業對于當下的大學生的要求越加傾向于高素質型人才,而不僅僅只是知識層面的要求,對于人才心理素質以及基本素養同樣也非常重視。禮儀教育就是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環節。因此,我國高校想要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必須對高校畢業生濟學寧正確的就業指導以及相關禮儀的培訓,從而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整體素質,保證了大學畢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
一、禮儀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
隨著我國在近幾年中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力度,社會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加。并且,隨著人才市場的爆棚,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也逐漸向著高素質型人才傾向。用人單位不僅對人才有高智商需求,同時也要求了人才的高情商。而禮儀作為情商中的一部分,逐漸成為了各大企業對人才進行評估考核的一項重要環節。而禮儀教育對打下的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具體包含了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一直將禮儀作為人們行為的一種標準,是一種被社會公眾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因此,在高校中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能夠有效的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禮儀在支配能力。一個擁有良好的禮儀素質的大學生將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其次,就是禮儀教育推進,能夠使得我國社會更加和諧化發展,提高我國大學生人際關系協調能力以及社會心理承受能力。最后就是,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導向,將求職禮儀教育融入到就業指導當中,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能夠快速的使大學生人情自我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在進行就業面試過程中,能夠從容面對,提升就業面試的成功率。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缺失的體現
(一)缺乏社會功德和職業道德
禮儀,不僅僅只是個人行為的評定,遵守社會功能以及職業道德同樣也是禮儀中的一部分。社會功德以及職業道德作為社會功能機制中的一部分,能否嚴格遵守社會功能以及職業道德都可以將其視為是否具體良好的品質,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素質。但是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形勢卻不容樂觀,不少大學生對于社會公德以及職業道德并不看中,比如在共享單車的使用問題上,不少大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并不能遵守我國的交通法律,在時候過后甚至會出現“上私鎖”的問題,這都算一種禮儀的失態表現。
(二)缺乏感恩意識以及服務社會意識
在我國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使得高校教育體系中僅僅對學生的文化知識和應試能力的注重,但是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文明精神的培養卻沒有允予重視,從而使得我國高校人才真正的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禮儀意識的缺失,直接導致了高校大學生難以被社會人群所接納,其中比較直觀的體現就是在感恩意識以及服務社會意識上的缺失。而這種品性問題,往往是用人單位最為看中的。
三、高等院校就業禮儀教育內同以及途徑
(一)畢業生就業禮儀培養內容
高等院校就業禮儀素質的培養就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思想層次,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型人才,從而提高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下獲得優勢,同時也提高了我國人才整體水平。因此,在進行培養內容的構建上,應該以學生禮儀技能的相應應用為核心內容,必須保證在內容能夠與當下的社會接軌,不脫離社會實際情況基礎上,讓大學生的儀表、儀容、儀態以及行為舉止都符合一個高素質性人才的基本能力;并且在實際禮儀教育過程中應該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學生人際交往能的培養、個人形象的塑造,從而使得學生在社會中更好的獲得人際關系;禮儀教育的內容同時還包括了如何維系良好的商務關系、如何贏得商務伙伴的信任等技能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思想政治內容的培訓,以保證學生思想與技能的共同提升。
(二)畢業生就業禮儀培養的途徑
首先,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論教育。只有擁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的情況,才能更好的開展相關的禮儀技能的學習活動。因此,在高校中,在設立相應的就業指導機構的同時,開設相應的現代禮儀課程,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
其次,加強學生禮儀實踐課程。在學生擁有了相關禮儀知識之后,就需要將這些知識轉變成一種技能。因此,學生需要校期間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功能以及服務社會意識的同時,將禮儀知識運用出來,并在社會和商務長河中,盡量的多學習前輩的經驗和技巧。大學生禮儀的運用不僅僅只是在相應的課程才被時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隨時隨都進行的,通過規范自我的言談舉止,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在就業表現中自然的將禮儀風范表現出來,從而贏得面試觀的親睞。(作者單位為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