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設置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會計核算工作在事業單位尤為重要。雖然我國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不斷加強管理,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問題,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本文對目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旨在提升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能力。
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會計工作規范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中,基礎會計工作不規范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在填寫原始憑證時存在不完整的填寫信息,不填、少填、漏填等現象時有發生,而不完整的票據信息,也降低了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工作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也存在提供虛假原始憑證的個別現象。原始憑證必須為真實發生的項目,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一切自制和違規編制的虛假憑證都是違法行為,但多數事業單位屢禁不止。此外,記賬憑證的規范程度也有待提升。不規范的記賬憑證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準確性,如果科目信息的名稱不規范,會造成最終核算結果的差異化。同時,在書寫信息時,少數會計人員存在刮擦、涂抹、挖補、以及數字填寫錯誤等問題,那么必然導致最終在賬目明細的核對中,信息存在誤差或者偏差的情況。針對以上提出的三方面問題,皆由不規范的基礎會計工作所造成。
(二)會計內部控制不健全
會計內部控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更多受到傳統體制的約束,普遍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況。尤其各事業單位對自身的財務內控工作也不夠重視,忽視了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沒有將會計內控的制度完善,作為首要任務,進而導致多年來會計核算的工作開展較為混亂,最終影響到會計核算工作在多數事業單位流于形式。
(三)會計監督檢查機制落實不到位
會計監督機制是檢查會計核算工作落實的情況,也是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合法性與準確性。但是我國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的監督機制并沒有形成國家監督與社會監督的合力,也導致目前的監督機制在落實上存在問題。一方面,監督部門針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部門的檢查與督促不及時。另一方面,針對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也相對缺乏執法力度。在沒有及時監管和處罰力度不足的情況下,多數事業單位的財務問題沒有及時糾正,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違法犯罪個別現象。
二、針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規范基礎會計工作
基礎會計工作的不規范化操作,是解決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重點。基礎會計工作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核心業務,只有強化會計核算的質量,才能保障各項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最終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保障。首先,需要規范填寫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對于不按照規范格式書寫的信息必須責令調整。其次,對于原始憑證的真實可靠性,必須予以反復驗證核實,爭取杜絕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最后,賬簿與記賬憑證的信息填寫也必須規范化,務必保障所填信息準確無誤,進而為最終的會計核算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
(二)強化會計內部控制
強化會計內部控制是提高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建立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在會計業務的核算工作中有跡可循。首先,需要明確規范的會計業務流程,制定各級崗位的相應責任,一工作內容和性質為基礎,建立內部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其次,核算部門和預算部門需要密切溝通,規劃相應的會計核算細則,對于已經明確的核算標準不可隨意更改。再次,從事業單位的真實情況出發,建立系統的制度分支,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例如采取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明確單位會計的主體責任,同時不減少各級部門的財務職能,根據預算集中收付的方式,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的職能發揮。此外,必須提高財務部門的靈活應變能力,當出現任何財務問題時都能發掘有效的解決途徑,才能提高根本的會計核算能力。
(三)加強會計監督力度
事業單位加強會計核算能力,必須配以相應的監督力度,并且落實在實踐工作中,以保障會計核算業務在執行時的準確性與合法性。一方面,國家監督與社會監督需要同時合力,調節監督機制的有效落實,同時在協調能力逐步完善,才能發揮出監督機制的效能。另一方面,監督部門應當對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進行定期檢查,以及不定期抽查,以便于了解事業單位在核算工作中的具體情況。同時明確監督檢查的具體范圍,包括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核算工作操作流程、基礎會計工作的規范性、以及做出明確的改進方向指導。此外,對于《會計法》的相關規定,必須嚴格執行,以保障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為準則,針對財務信息予以披露,公布相應的核算結果與信息,才能最終落實財務監督工作的有效性與職責發揮。(作者單位為河北省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