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序言
社區物流作為城市物流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以社區為單位,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送貨社區為載體,以定制服務為特征的物流集約化行為。發展社區物流是一種人性化、社會化的事情,是當前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社區物流的發展就是要讓社區居民消費者能夠更有效享受到社區服務所帶來的實惠和便利,同時要讓物流企業低效耗能、高效配送。所以早日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實惠、文明祥和的社會共同體是一項系統工程。
二、社區物流的特點
社區物流也叫社區配送,是直接面向城市社區店鋪和社區居民,將商品從供應商送到社區店鋪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目前我國社區配送的特點是:
(一)物流配送的主體分散。
目前社區物流的主體大體由批發商、供貨商、個體攤販、店鋪店主、個體攤販及物流企業構成。配送方式主要包括自營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兩種。然而,現階段的社區物流還是以第三方物流配送為主,配送輻射小、主體單一、分散、配送企業混雜不一的現象依然存在。
(二)物流配送服務要求高。
社區商業配送交通條件復雜,社區物流除了確保準確、安全和快速之外,還要按照配送商品的不同特點達到與之匹配的服務要求,比如,配送生鮮水果時,拆零、冷凍以及保鮮是必要條件。
(三)地點集中,時間靈活。
配送范圍主要集中在居民樓內或者是社區內客戶指定的某個地點,地點的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規模經濟。居民本身生活規律存在差異,因而對收貨時間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社區配送區域不大,可以整合客戶信息,靈活調整配送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
三、社區物流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市物流和社區配套服務的完善,越來越多的物流模式,比如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等被創造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社區物流這個全新的領域。
目前,現有的社區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快遞公司與物業公司合作模式,即由小區物業提供上門派件服務和代為業主投遞快件。
(二)電商與社區零售店鋪及物業、企業合作的模式,包括與第三方社區服務企業的合作。
(三)快遞公司與便利店合作的模式,提供24小時的不間斷的寄件服務。
四、完善社區物流服務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
由于社區居民和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對社區物流缺乏認知,參與程度不高,更談不上實踐和培訓力度。所以,通過傳媒介質來宣傳社區物流的便利性,讓更多的居民認識社區物流,喜歡社區物流,參與社區物流的建設。
(二)利用社會資源,構建社區物流服務網絡。
物流企業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在所服務的社區加強社區的信息平臺建設,為社區消費者提供網上購物信息、商品展示、提供即時配送,消費代理等周到便利的服務。
(三)獲取社區居民委、物業公司的支持,在社區設立社區服務中心。
社區服務中心的員工可以由社區居民選派組成,其職責就是負責收集社區居民的訂單,同時通過物流公司反饋收集社區店鋪、居民需求變化情況及具體要求,建立居民需求數據庫。
(四)智能快速柜的使用推廣。
隨著互聯網相關設備的普及,智能快速柜(如豐巢)在社區服務中應該占有一席之地。智能柜的設立可以實現便捷地送件和取件,可以通過微信和短信形式通知客戶貨物的現狀、地點和開啟條形碼,客戶如選擇到付方式,智能柜上支持刷卡等在線支付,從而實現對貨物的識別、監控、存儲和管理功能。
智能柜全天候的讓用戶在方便的時間、地點完成自動取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對快遞公司而言,成本低了,信息反饋更敏捷,數據統計也更方便。
五、結束語
從目前的城市社區物流發展現狀來看,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社區居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是社區物流“真正的最后一百米”。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高檔社區的不斷涌現,社區物流的發展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且要求越來越高。制約社區物流發展的瓶頸越來越突出,如資源浪費問題、配送效率問題、安全問題和信息服務問題等等,需要我們政府在政策上針對基礎設施、運營網絡和運營模式等方面加以逐步完善。(作者單位為沈陽市第四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