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各地區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業到底是否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呢?從國內研究來看,研究普遍認為保險業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但保險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結果存在一定分歧。鑒于中國四大直轄市在中國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由此深入研究我國四大直轄市保險發展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實踐意義。
一、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被解釋變量:我們選用人均國民收入來衡量經濟增長水平,記為,單位為元/人,使用可比價格數據并對變量取對數。
解釋變量:選取保險密度作為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保險密度=保費收入/人口數量,記,單位為元/人,以金融保險業價格指數對其進行調整并對變量取對數。本文使用的樣本是中國四直轄市1990—2015年的面板數據,其中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二)面板的平穩性檢驗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需先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確定其平穩性。通過軟件對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知變量原序列存在單位根,序列非平穩。一階差分后序列平穩。檢驗結果說明變量的面板數據均為一階單整序列,進一步檢驗兩者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從表1知各檢驗結果不一致,但介于樣本容量較小, 和統計量的檢驗效果更好,所以以此為準,拒絕原假設。因此四直轄市保險業發展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可以進行回歸分析,不存在虛假回歸。
(三) 面板協整方程估計
面板數據建立的常用模型分為兩種: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為確定模型類型需進行 檢驗和 檢驗。從 檢驗結果可知:在5%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面板數據模型為非混合模型。非混合模型又分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個體隨機效應模型,為進一步確定具體模型類型,進行 檢驗。檢驗結果知在5%顯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設。面板數據模型為個體固定效應模型模型。由此建立含有地區影響影響的變截距形式模型:
其中, 為四個直轄市的平均人均保費收入水平, 為為各直轄市人均保費收入對平均人均保費收入的偏離,用來反映各直轄市間人均保費收入的結構差異。最后回歸結果如下
從含有地區固定影響變截距形式模型的估計中可以看出,回歸方程擬合優度很好,通過各種顯著性檢驗,說明存在地區固定效應。從四個直轄市總體來看,當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人均保費收入增加1%,人均國民收入增加0.465%。從其中天津,上海,北京,重慶四直轄市橫截面固定影響系數分別為0.2098,0.4961,-0.2302,0.4961,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固定影響因素系數有一定差異。
二、結論及建議
本文對四直轄市1990-2015年面板數據考察保險行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得出以下結論。四直轄市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面板數據是非平穩序列,協整檢驗結果得出:四直轄市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協整檢驗值顯著。保險行業的發展對地區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0.465。各地區保險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存在地區差異。對其建議:進一步規范保險市場秩序工作。不斷增強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服務。繼續努力提升整體保險業發展水平。重視保險業人才培養。強化市場資源配置,完善保險行業人才儲備機制。(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