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周期的劃分
本文采用Eviews軟件,運用HP濾波法,對GDP實際值(以1952年為不變價)進行處理,繪制經濟運行圖,并采用“谷—谷”法,將黑龍江省1952-2015年經濟發展情況共劃分7個周期,其中改革開放前經歷3個周期,改革開放后經歷3個周期,目前我省處于第7個周期的擴張階段。
二、經濟周期波動特點分析
(一)計劃經濟發展時期(1952-1961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在貧窮落后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1957年中國提出了“趕超英美”的口號,該年我省經濟達到了鼎盛,經濟增長40.5%。激進式的“大躍進”不但沒有給經濟帶來繁榮,反而帶來了經濟的“大倒退”,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于1961年迅速滑落至谷底。
(二)計劃經濟調整期(1962-1967年)。我省經濟經過前一輪的大起大落后,國家開始在農業、工業、人口和金融等方面對國民經濟進行深入調整,經過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后,經濟逐漸趨于平緩,1962年下降2%,較上年大幅收窄。至1965年,我省經濟增速達到15.4%。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爆發,國民經濟急劇惡化,我省經濟達到了滑到谷底,經濟僅增長1.4%。
(三)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8-1976年)。在急于求成的“左”傾思想指導下、在復雜的國內政治環境影響下,經濟發展嚴重脫離現實,遭受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68年我省經濟下降2.5%。1969年開始,中央開始安排“權力下放”,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達到9.5%。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經濟工作,年末,江青反革命集團開始大搞“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經濟損失慘重,加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爆發,全國經濟再次進入低潮,1976年我省經濟僅增長1%。
(四)改革開放初期(1977-1989年)。1978年全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開始系統的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成為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經過此次會議,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由于這一時期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所以經濟出現了“三起三落”的發展態勢。1980年我省經濟達到頂峰,增長10%,1989年經濟陷入谷底,增長6.3%。
(五)改革開放推進期(1990-1998年)。經歷改革開放初期的嘗試,我國基本找到了符合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及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經過三年經濟過熱治理措施的實施,國民經濟于1996年成功實現“軟著陸”,經濟發展達到頂峰,經濟增長10.2%。隨后,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影響,國民經濟迅速下滑,至1998年滑落至谷底,經濟增長8.3%。
(六)經濟快速發展時期(1999-2014年)。國民經濟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起步、推進到現在的快速發展,經濟也隨之呈現了較快飛躍。這一時期,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出臺“四萬億”投資計劃等;全省提出了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省經濟再創歷史新高,2010年經濟增長12.7%。但近年來,受房地產抑制政策及能源工業大幅下滑等影響,至2014年我省經濟迅速滑落至谷底,僅增長5.6%,居全國末位。
(七)經濟恢復期(2015—)。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國家投資1.6萬億元東北振興三年滾動計劃等利好政策的拉動下,預計從2015年開始,我省經濟將進入緩慢的恢復期。
三、結語
從以上對我省經濟周期波動分析看,2015年我省經濟將進入一個新周期的擴張階段,擴張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國家宏觀政策和我省經濟政策的取向。通過前幾個經濟周期的研究可看出,1952-1961年和1990-2014年,擴張期大于收縮期,1962-1989年收縮期大于擴張期,同時發現,如果擴張期大于收縮期時,經濟發展較快;擴展期小于收縮期時,經濟發展放緩。(作者單位為黑龍江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