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十分關注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問題,如何調整好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獲得更多的生產價值,成為了企業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務,本文將針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證分析,進而提出一些優化資本結構的對策建議,提升企業的經營發展水平。
一、相關認識
(一)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主要指的是企業能夠獲得一定商業性報酬的能力,通常盈利能力也被叫作企業的資金能力或者是企業資本增值能力,一般表現為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所獲得的成長收益金額以及資金收益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是由企業的經營、成本利潤率,總資產報酬以及凈資產收益等指標構成,它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盈利能力是公司進行商業運作創造資金價值,降低生產成本,規避經營風險并擴大產品營銷規模等綜合競爭實力的體現,是企業業績發展的重要指標,盈利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投資人和債權方的利益。
(二)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主要用來形容企業當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方式以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資本結構是企業在一段時間內資金籌集組合的結果。可以將企業資本分成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也可以按照時間關系將企業資本分成短期資本與長期資本。一個企業的資本結構在某種意義代表著企業的債務和股權之間的比例,這個比例數值將會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再融資的能力,同時也決定著企業今后發展的盈利能力,是企業經營發展狀況考核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企業能有科學合理的資本結構,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融資成本,從而讓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收入,提高企業資金的收益水平。
二、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的關系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關于有關企業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關系的分析,本次研究將選擇40多家家用電器公司為研究對象,對這些家電公司從2010年至2015年的市場收益狀況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以2010年的企業收益情況為例,從資本的報酬率指標來看,最大報酬率為21.45%,平均報酬率為5.4%,也就是說資本報酬率的數值越低,企業所有資產的利用率就會比較低,而且企業沒有獲得更高的收入,在資金使用方面沒能獲得相應的收益效果,說明企業應當想辦法來提高產品的銷售業績,提高企業的資金周轉水平,增強企業的經營水平。從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來看,平均負債率是56.16%,國際觀點認為,企業資產負債率在60%左右比較合適,最好不要高于50%,負債率越低,則說明企業中資產的流動結構比較合理,資金運轉情況良好,如果企業出現長期負債的情況,假如發生了經營意外狀況,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動情況。而家電企業的產權比率值為1.58,方差值為0.92,意味著大多數企業的長期還債能力都是比較弱的。企業所有者權益比率的平均值為44.02%,也就是說,在現有的企業資產中,由投資者負責投資的項目所獲得的收益并不多,這樣對債權者的利益也不能給予保障。
(二)相關性分析
在對企業的資產報酬率、產權比率、負債率等相關指標建立回歸方程時,可以得到Y=a+bX1+cX2+hV+mW+nQ+kT+ε,其中Y表示資產報酬率的盈利指標,X1和X2則是企業資產的負債率和流動資產的負債率,用V、W還有Q、T來代表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企業的總資產增長率,企業的財務經營杠桿還有企業的發展規模,a是一個常數,b、c、h、m還有n、k都是控制變量的系數,用ε來表示回歸方程中的隨機誤差。通過回歸方程的相關性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會隨著企業的負債率和產權比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時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比率還有總資產周轉率以及增長率都會隨著報酬率的增加而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之間的相關為0.9256,而企業產權比率和企業所有者的權益比率相關值為-0.924,由此說明三者變量之間呈現了較高的線性相關特點。
(三)穩定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研究企業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的關系,可以在相關性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對相關關系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
三、對于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企業經營機制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企業進行資本結構優化,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首先可以從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開始做起,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因為企業如果長期處在一個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的時期,將會削弱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企業自身的資產值會比較少,融資形式比較單一,為了能夠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必須將企業的經營機制進行完善,調整企業自身的財務政策,通過建立健全的財務政策來規范企業的信貸業務,與此同時,企業還需要增加一部分的自由運作資金,提高企業自身的內部積累,也就是提升企業自身高盈利余額公積金的比例,讓企業能夠有能力去進行一些建設項目。為此,企業應當適當地提升長期負債的比例值,進而提高企業的債務抵稅能力,減少流動資產的負債率,從源頭上減少企業的經營財務風險,降低財務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擴大企業資產數量
其次,通過擴大企業資產數量的方式,也能夠起到對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的作用,進而提升企業的資產質量,也就是提高企業有形資產的數量,增強企業資本結構的穩定性。為此,企業若是想增加自身的資產數量,就必須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通過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的方式,來擴大企業的資產數量,不僅如此,不單需要關注企業的資產數量,還要關注企業的資產質量,不能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而忽視企業的資產質量,在關注企業資產質量的問題上,可以通過提高企業固定資產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資產質量,增添企業的基礎設施等固定設備,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無形資產的購買,進而降低因為無形資產在變化時所造成的損失,簡單來說,就是要增加有形的企業資產在企業總資產當中的比例值,才能夠更好地優化并完善企業的資產結構,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完善企業股權結構
而通過完善企業的股權結構,也就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結構,也是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的一種重要方式,對于企業所面臨的外部融資過剩的問題,則必須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調整好企業經營者、投資股東以及債權人之間對于股權的關系,進而完善企業的股權結構,在進行企業融資的時候,應該先選擇內部融資的方式,而在進行外部融資的時候,則應當盡可能選擇債券融資的方式,所以企業需要盡可能減少國有股份資產所占的比例份額,也就是減少非流通股的比例值,然后盡可能地增加社會上人民群眾對企業股份所占有的比例值,并且針對股權進行分散化的處理,在完善企業股權結構的時候,企業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還可以思考是否可以發行一些可以轉換的債券,進而提升企業的經營生產效益,調整好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面對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挑戰,對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組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今后的經營發展中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擴大企業的資產數量,進而完善企業的股權結構,使企業能夠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同時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健全企業資本結構調整的相關法律法規,適當地提高企業的債券融資比例,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作者單位為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基金:2015年度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盈利能力與接本結構的關系研究》(編號2015B(II)01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