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農民收入的有效增長能夠保證經濟長期持續快速增長,也能最大化的縮小收入差距,最終實現社會公平。但是目前我國農民的收入增長卻越來越慢,這一點令人堪憂。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相當大,所以農業人口的收入如果增長緩慢,對我國的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所以,在新時期的現在,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讓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起來,才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現代化。若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那么城鄉經濟差距將持續擴大,那么農村的繁榮穩定,全體奔小康和城鄉協調發展都將成為空談。綜上所述,研究增加農民收入既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又具有相當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中國農民收入的現狀
(一)人均純收入持續增加,收入構成變得更加合理。
1.農民人均純收入在繼續增長中。近年來,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波動性上升趨勢,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在2014的時候,我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908元,是2010年的1.52倍,比十二五時期農戶收入增長了一倍。
2.農民人均純收入較為合理。農村凈收入人均純收入結構優化。2010年前,凈營業收入是農村人均純收入的重要來源,近來卻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14年底,營業收入凈額僅為農村人均純收入的28.18%。2014年底,農村人均工資收入達4362元,占農村人均純收入的51.23%,促進了家庭的工資收入增加。
(二)消費能力提高的過程中,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1.農民人均消費能力正在上升。2014年,農民消費支出達6992元,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6.2%,農村人均消費支出增幅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
2.農戶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不斷優化,農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明顯優化。自1995年以來,消費支出占服裝,食品,住房等的比重已從2010年的62.86%下降到2014年的52.28%。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支出對農民消費支出的份額一直在上升。
二、影響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
(一)農業生產。
1.因為耕地資源極度短缺,造成農產品產量減少,直接影響了勞動生產率,這些都是影響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的原因。
2.糧食生產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農民是糧食的主要生產者,他們一方面要生產糧食,提供給市場以供銷售,另一方面通過生產糧食他們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有了這些收入,他們的生活水平就能得到改善。在這種情形下形成了一種循環關系,即農民生產糧食,獲得經濟收入,然后他們的經濟收入增加了,又可以擴大糧食的生產規模。
3.我國農業生產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除了缺少土地資源以外,嚴重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的因素還有水、森林、草場、生態環境等資源。很多地方因為植被稀少,造成水土嚴重流失,土壤開始沙化、鹽堿化,這些地區的土地沙化、鹽堿化的面積每年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4.科學技術含量低,所以農業技術水平也不高。農業科技的進步是農業能夠取得突破的關鍵。但是中國現在農業的技術落后外國卻有幾十年的差距,中國并沒有在科技上對農業產量的增加做出過什么貢獻。發達國家的農業產量不斷增加的原因是他們很好的利用科技對農業產量的增加作用。
(二)農業結構。
1.農產品品種結構雷同、品質低劣。
2.農產品區域布局不合理的數量還很多。
3.產業加工鏈較短,農產品附加值低。
三、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
(一)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產品流通加快,進一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解決農民收入問題的關鍵是把農業發展成高科技化的農業。建立生產示范基地來展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建立一套體系來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測,簡歷農產品自己的品牌,并將其推廣出去。農村營銷隊伍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力量,我們要將個體私營企業、各種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鼓勵進入農村流通領域。還有要對農村信息服務進行強化,加快農村信息網絡的建設。
(二)注重用不同方式對農民素質進行提高,同時注重對新型農民的培養。現在不僅是城市的人需要提高素質,農民的素質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首先要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加大對農民文化知識的學習,減少出現文盲和半文盲。二是要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創新意識,同時要建設一些制度來保證農民在科學技術學習上的需求,只有有了學習科學技術的意識,才能發展的更好;三是要保證農民在政治和思想道德上的覺悟。
(三)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來發展勞務經濟,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轉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還有盡快消除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這些方法,這些手段也可以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鼓勵農村勞動力到城市務工,這樣既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是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四)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同時發展,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強我國城鎮化建設,鼓勵農民去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對農村的吸納能力,促進中小城市和城鎮的發展建設,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在積極推進城鎮化的同時,不能忘記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方針政策的引導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社會主義的條件下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從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這樣農民才能有一個用的開心,用的放心的生活環境。
四、 結語
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包括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問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有可能使農民隨我國經濟的發展,盡快富裕起來。要查找影響農民增收的原因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了解之后采取相關的對策和措施,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因為只有實現農民的小康才能實現全國人民的小康,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作者單位為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