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的重要組成部門就是環境資產的報告、記錄、計量,同時在環境會計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正確對環境資產進行確認。現階段我國人們對會計環境研究主體的認識程度存差異,不同認知觀念會影響環境會計的環境資產確認標準,導致環境會計在環境資產確認結果不準確。因此,本文對環境會計核算中環境資產確認的特征、條件和對策進行研究。
一、全面認識環境成本的特征
企業成本和環境成本的特征不同,環境成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環境成本具備遞增性特征,遞增性特征主要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企業研究治理成本和勞動成本都大幅度增加,最終導致企業環境成本一直增加。其次,環境成本具備相關性。相關性主要是企業對環境問題和其他責任方環境使用成本和環境恢復成本具有相關責任。通俗講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使用供應方的材料是否破壞環境和污染環境,或者消費和銷售對象深加工是否會因為企業的工藝技術而污染環境等問題,企業對其具備相關的責任。最后,環境成本具備可追溯性特征,可追溯性主要是指企業根據當時相關法律進行的環境問題是合法的,如果當時相關環境法律在未來不存在,相關企業對環境問題也具備責任。
二、對環境成本進行科學的劃分,使企業對環境成本正確確認
對現階段企業環境活動實踐和國家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而言,企業環境成本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第一,對企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進行改造,因此購買治理污染設備的成本。第二,為了申請綠色標志或者為了進行清潔生產成本。第三,改善環境、減低污染問題的分析、研究、開發成本。第四,政府對商品包裝物或者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商品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第五,企業對未來可能發生污染清理的預計成本。第六,企業現有環境資產的損耗成本。第七,企業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導致停工治理的成本。第八,煤礦企業占用土地及礦井填埋等支出成本。第九,環境污染恢復和清理費用。第十,企業對環境污染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賠償費用、環境污染事故罰款、超標排放罰款等。十一,企業對污染地區的排污費用。十二,對環境監測的費用。十三,企業對環境管理的費用。由此可見,環境成本確認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
三、完善環境資產確認工作的對策
環境資產的正確確認一方面是由企業對環境成本資本化過程時使用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企業對環境成本的嚴格確認,環境成本資本化方式和環境成本的界定不同,會導致企業對環境資產的確認結果存在偏差,從而影響環境會計的報告、記錄、計量工作的準確性,降低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為了有7gC9S20eohiD01g3i+fnhw==效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應該完善環境成本的確認要求,并對環境資產確認要求實行標準化制度,為環境資產確認提供正確條件。
完善環境資產確認工作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應該深入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工作,對會計準則出現的差異進行協調和統一。按照不同會計準則處理相同的環境成本,就會導致環境資產確認結果大不相同。第二,對環境成本費用化和環境成本資本化的原則進行確認,基本原則主要有兩點:清除企業在過去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成本進行費用化、資本化企業未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成本。第三,當完成環境成本資本化工作之后,對其進行資產減值測試。最后,積極建立相關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制度,從而有效避免企業對環境成本確認的不準確性,例如:相關法律中環境因素的定論較為模糊,對環境因素是社會要求還是企業的要求沒有明確說明。
四、規定環境成本的確認條件
傳統企業成本和環境成本相比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應該積極建立相關文件和法律制度。首先,環境成本確認的基本條件就是環境成本的實現已經發生。另外,確認環境成本是否發生的依據是企業支出費用是否與環境有關,同時支出是否能導致企業債務增加或者資產減少。其次,合理估計和合理計量企業環境成本的支出金額。因為環境成本涉及的內容較多,所以合理估計和合理計量較為重要。在實際環境治理過程中,可以確認有些環境成本的支出,對環境成本支出進行量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環境資產的確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要求和差異所影響,所以環境資產確認應該在環境會計核算理念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積極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自由確認環境資產進行有效控制,實現環境資產確認的真實性。(作者單位為武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