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管理體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變。因此,為了使會計管理體制能更好服務于當今經濟形式,對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的完善勢在必行。
一、我國會計管理體制概述
(一)我國會計管理體制內容與特點
我國會計管理體制主要包括明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明確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制定權限、明確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內容這三大發面。在我國多數企業中,存在會計人員同時擁有雙重身份的情況,即其既是企業會計又是企業領導,而這種情況,常造成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監管不嚴的結果。企業領導者在會計工作與國家利益存在沖突時候,很容易受到利益誘惑,從而不能做到依法履行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職責,從而給造成國家利益損失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了犯罪的深淵。
(二)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缺陷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會計管理體制勢必要與世界經濟一體化形式、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投資與所有制結構多樣化的發展形式相匹配,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傳統會計管理體制已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其弊端主要有:第一,企業缺乏對會計部門的監管力度,會計基礎工作相對較弱,從而造成企業會計秩序會亂的現象;第二,企業會計工作的結果,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預期;第三,無法保障會計的基本權益;第四,企業領導者對會計部門監管力度不嚴;第五,國家監管財政有關部門的宏觀管理存在失效現象。可見,為了使我國會計工作能更好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對會計管理體制的完善勢在必行。
二、對現今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探討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無論何種體制都需在法律的引導與制約下進行。因而,在確保會計管理體制工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基礎上,對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進行探討。
(一)對會計人員進行委任。具體是指,各級政府設置會計管理人才的機構,對企業的會計管體人員進行指派、調遣,并對會計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工作匯報、業務考核。政府部門對會計人員進行委任的做法,有利于會計人員從企業中有效脫離,進而起到有效監管、指導,并能客觀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積極作用。因為會計委任制,可保證會計管理人員在企業編制中的“獨立性”,所以企業領導者需對相關人員絕對放權,從而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合理合法。雖然這種有政府委任會計管理人員的行為存在一定優勢,但是它同樣存在不足:首先,政府委任會計人員介入企業管理的手段,對會計管理體制中其余職能部門的權利力度造成影響,而政府的在企業中介入,也不符合現今中國特色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形勢,使政府與企業的管理無法脫離,達到實現自主經營的目的。其次,政府對委任會計人員的執行力無法保障。雖然政府委派的會計管理者與企業應成獨立狀態,但是不能保證會計人員自身意識在企業利益驅使下有所動搖,造成監管崗位形同虛設的現象。
(二)在會計管理體制的領導者之上設立糾察員。所謂“糾察員”即指由國務院向國有企業指派,具有對會計管理體制中的領導進行監管的人員。由于糾察員并不直接對企業與會計具體工作內容負責,不參與企業任何經濟活動,只需負責對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以及會計工作領導者的工作狀態進行客觀反映,從而達到真正脫離企業的效果。可見,糾察員的設立,有利于國家對會計職能部門進行約束監管,從而保證企業經濟在市場經濟下良性發展。
三、對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發展的思考
會計管理體制作為企業中重要的職能部門,其體制的發展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企業之中,應將會計管理體制推入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環境下,受到我國宏觀調控與法治社會的雙重監管,使會計管理體系符合我國基本國策,確保會計管理體制能夠在我國市場經濟導向下,為企業帶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更為提高會計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以及企業經濟的穩步增長帶來了積極影響。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企業也要積極克服舊體制下高利益的吸引,構建會計管理體制“相對獨立、監管有效”的體制優勢。可見,我國會計管理體制想要不斷發展完善,必須要符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確保發展方向與國家政策相符。進而起到引領企業經濟合理高速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的發展,對企業經濟在市場經濟下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無論國家還是企業都不能放松對會計管理體制完善的思考,從而推動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高速發展。(作者單位為武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