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進入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新階段,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呈現多場耦合加速趨勢。農業電子商務對創新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格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農業產業價值以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等諸多方面產生了而且將繼續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高度關注電商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乃至我們這個時代的革命性意義。
一、農業電商正成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格局創新的一條“鯰魚”
這些年來,我國農產品流通格局中批發市場始終是“一股獨大”,占到農產品流通總量的近80%份額,集貿市場占到15%左右,而超市在5%左右。但是近幾年,這一格局正因為“互聯網+”、因為電子商務等而發生著前景可期且令人欣喜的變化,包括前幾年頻繁出現的鮮活農產品滯銷賣難現象都在減少,業界反映這其中就有農業電商的貢獻。電商成為繼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和超市之外的第四條農產品流通快車道,農業電子商務會成長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格局創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中國元素。從一定角度看,它有可能成為經濟學意義上鯰魚效應中的“鯰魚”,因為有電商的加入和攪動,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將加快創新的進程,而且和國際比較更具創新性動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標準、信用及物流等制約農業電商發展的諸多問題正在政府的管束與市場的力量雙重作用下逐步破解,農業電商的營商環境必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二、農業電商正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塊試金石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所有的供給側改革都應該是面向市場需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商把農產品直接擺到了消費者面前、擺到了市場面前,接受市場的挑選與評價。“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歸根結底就是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海量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與服務。我們生產的農產品到底受不受消費者歡迎,看看購買數據就知道了;消費者究竟喜歡什么樣的包裝、他們關心食用農產品的哪些吃法哪些營養成分,看看網上社區的議論就知道了。在這方面,通過電商領域的大數據挖掘,對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對于農產品細分市場的定位和開拓,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國內一個權威農業網站進行過一次嘗試性的數據挖掘發現,美國最關心我國網上農產品市場營銷信息,法國關注我國農業政策;國內北上廣的網民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信息,而山東、江蘇的網民則更加關注規模化種養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有針對性地提高我國農業產業管理質量與效率顯然是有實際意義的。就農業全局來說也一樣,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深入了解和研究市場需求就會變成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但現在“互聯網+”來了,農業電商來了,這些真實的在線消費數據的作用,不只是服務于電商主體,一定能夠也應該服務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譬如,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與挖掘,如果能夠繪制出一份全國的農產品流通布局路線圖,那一定是有重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的。
三、農業電商正成為深度挖掘產業價值的一片藍海
這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個是電商企業應該在提升用戶體驗上下些真功夫。截至2016年6月30日,移動用戶每個消費者每年在網購上的花費是140元人民幣,而一年前是76元,增長是強勁的,顯然這是一片價值可期的藍海。但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6年8月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平臺共接到的全國網絡消費用戶涉及電商投訴數量同比2015年上半年增長4.16%。“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情況在農業電商領域也是存在的,因為需求增長太快,基地規模、供應鏈等一下子難以適應,但又舍不得市場。這樣下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個問題是應該關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市場挖掘。去年國慶節前夕,國家有關部門向社會推介了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景點,受到廣大市民廣泛歡迎。過后不久就有熱心網友提出,如果能夠在網上查詢到這些景點的特色餐飲、價格等更多信息就更好了。有關數據顯示,現在全國休閑農業的年接待人次已經突破10億,經營收入已超過3000億元。這樣大的市場,如果嫁接上“互聯網+”,為城里人打造出“如家”、“漢庭”一樣的農村版快捷酒店,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生命力。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企業的任務就是創新與營銷,其他都是細節。顯然,用戶體驗與休閑旅游都關乎農業電商的創新與營銷。
四、農業電商正成為統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座橋梁
如何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并不斷提高便利化程度,如何為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找到買家,仍然是一個沒有根本破解的難題。市民買農產品和農民賣農產品相互之間的尋找成本、時間成本、空間成本還都比較高。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農業電商應運而生,在虛擬世界實現了對分散農產品供給和分散農產品需求的歸集、配置和銜接,而這些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會讓農民和市民從兩頭受益、無人受損。應該看到,農產品價格水平一頭連著農民的利益,一頭連著市民的利益,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農民和市民利益的一個載體;現在看來,農業電子商務則是在物質交換與價值分享兩個層面銜接城鄉、連接農民和市民的一個新紐帶,它所承載的不只是農民持續增收和市民放心消費的承諾,也在向城市傳遞著山水印記與鄉愁,向農村傳播著先進的理念與文明。(作者單位為新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巴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