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代持因其具有靈活性、隱蔽性等優點,故被廣泛應用在日常投融資活動中。但股權代持除了具有優勢之外,也存在著不少法律風險。本文分別從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的角度去分析各方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一、股權代持的概念
股權代持是指實際出資人(隱名股東)與他人(顯名股東)約定,將公司的股權登記在顯名股東的名下,以顯名股東的姓名或名稱記載、登記于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以及工商登記材料上,并由實際出資人享有投資權益。股權代持又稱委托持股、隱名投資或假名出資。
由于隱名股名不記載于工商登記、股東名冊等,導致他人無從知曉股權的真實情況,由顯名股東對外行使權利或承擔責任。因此,就可能使隱名股東或顯名股東產生各自的法律風險。
二、隱名股東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顯名股東擅自處分公司股權
因他人無從知曉股權的真實情況,顯名股東如果將公司股權轉讓、質押給了不知情的第三人,就會使隱名股東的權益受到損害。
2、顯名股東對外負債,導致公司股權被依法查封、處置
在顯名股東對外負債涉及訴訟時,顯名股東的債權人則可能申請法院將其名下的股權查封、拍賣,用于償還其個人債務。此時,隱名股東只能向顯名股東主張賠償責任。
3、顯名股東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或授權,濫用股東權利
股東權利是指股東基于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并參與公司管理的權利,主要有股東身份權、參與決策權、選擇、監督管理者權、資產收益權、退股權、知情權、優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等權利。
一般來說,隱名股東無法直接對公司行使股東權利,只能通過顯名股東行使權利。如果顯名股東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或授權,濫用股東權利,導致公司經營出現重大不利或虧損,就會給隱名股東造成經濟損失。更有甚者,如果顯名股東違法經營,則可能導致公司被相關部門處罰,被處以罰款或吊銷營業執照等。
4、顯名股東否認代持股權
有一部分顯名股東與隱名股東在股權代持時,雙方并沒有簽訂股權代持協議,全憑一諾千金,這樣就為隱名股東日后向顯名股東主張權利埋下了隱患。此時,若顯名股東起貪婪之心想侵占投資收益,否認雙方之間存在股東代持,隱名股東在沒有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就無法證明雙方之間存在股權代持,并會對隱名股東產生不利后果。這樣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常見,且一般都會發生在兄弟姐妹、戀人、關系親密的朋友之間。
5、因顯名股東意外死亡、離婚等原因引起的風險
顯名股東的意外死亡會引起繼承人爭奪遺產,而離婚則會導致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如果隱名股東被卷入到這些財產爭奪的糾紛案件中,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精力。
三、顯名股東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隱名股東出資不實
《公司法》規定,股東有義務按照認繳的注冊資本按期、足額繳納出資。因顯名股東一般僅是名義股東,出資義務由隱名股東實際負責。如果隱名股東未按公司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存在出資不實、虛假出資等行為,則會牽連到顯名股東,顯名股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因公司負債,顯名股東作為失信人員被限制高消費
根據《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的規定,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亦可能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根據《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的規定,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會被記載和公布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中。
在顯名股東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的情況下,一旦公司負債被法院強制執行,顯名股東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亦有可能被作為失信人員限制高消費。
3、顯名股東按隱名股東的要求從事違法行為,構成犯罪
在公司經營活動中,一些隱名股東會要求顯名股東從事違法違紀的行為。而顯名股東或礙于人情面子,又或因為代持報酬,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此種行為涉及公司犯罪,根據《刑法》的規定,某些罪名除了對單位進行處罰外,還可能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如逃稅罪、銷售偽劣產品罪、假冒注冊商標權罪等等。可見,如果顯名股東的法律意識不強,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上鐵窗生涯,影響到自己甚至整個家庭,追悔莫及。
四、結語
作為股權代持一方的隱名股東,既然選擇了股權代持,應在顯名股東的人員選擇上把好關。而作為股權代持另一方的顯名股東,不可為了人情面子或貪圖代持報酬,為他人代持股權。萬一產生風險,風險的后果很可能遠遠超過其所收的代持回報。顯名股東還應加強法律意識,切莫覺得“不好意思拒絕”、“這樣做應該沒有問題”而去從事一些違法違紀行為。
最后,筆者建議在股權代持時,顯名股東與隱名股東應簽訂股權代持協議,做到有約可依,避免口說無憑。并應對股權代持協議的條款予以細化,詳細約定股權代持委托的內容、委托代理的權限、投資收益的歸屬、風險的承擔、代持股權的報酬,違約責任等,盡量避免風險的產生。(作者單位為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