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加強教師對山水田園詩教學的重視,培養學生學習山水田園詩的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在答題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厘清在山水田園詩答題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題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與答題技巧。
【關鍵詞】山水田園詩;困境;對策;特征;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2017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指出:“學生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詩歌作為文學的重要載體,是高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作為詩歌教學的重頭戲,山水田園詩始終是中學詩歌鑒賞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對山水田園詩的考查,也是命題者特別重視的。
就近幾年來看,2013年福建卷選了梅堯臣的《送何遁山人歸蜀》,江蘇卷選了宋代詩人唐庚的《醉眠》,湖南卷選取了賀鑄的《釣船歸》,遼寧卷選取了張镃的《竹軒詩興》;2014年全國大綱卷就直接考查了劉長卿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江蘇卷選取了韋應物的《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2016年北京卷選了陸游的《西村》,天津卷選取了王維的《登裴秀才迪小臺》。可見,山水田園詩的教學始終應該而且必然成為詩歌教學的重要范疇。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以山水田園詩為抓手,切實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幫助學生學會品味語言,學會領悟內涵,學會理解詩歌本身及其背后所展現的豐富的社會生活,探索作品背后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從近幾年的教學實際來說,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要重視自己有關山水田園詩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體驗
一般情況下,我們習慣于將山水田園詩簡單地采用套路形式分解成三個層次:一是對山水或田園的熱愛;二是對悠然自得、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的向往;三是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歸隱生活的追求。而實際上,我們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為什么他們會有此種情感?
作為教師,必然要對此有更深厚的認識。事實上,我在教學實際中更加聚焦于以陶淵明、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身上。
總的來說,山水田園詩人具有以下幾種典型的特征:
(一)融入自然(田園)
山水田園詩在各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風貌和姿態,但是,道釋玄禪的人生情趣和藝術精神卻始終貫穿于山水田園詩的發展中。
同時,自然(田園)既是人類物質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在壓抑與專制的社會中,自然美(田園美)還具有抵抗世俗、保持人格獨立的意義。中國古代的士人在仕途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投身到自然(田園)的懷抱,敞開心扉,與自然(田園)相融合,以此來消解悲劇情結,從而得到心理上的平衡與慰藉。
(二)儒道焦灼
很多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扮演著雙重的社會角色,在強調自由無羈的文壇和高下等級之分的官場中奔走。他們需要官場,需要官場的衣食供養,他們也需要文壇,文壇是他們精神追求的寄托。很多山水田園詩人執著于儒家的入世理想,在理想和現實中焦灼、奔突,異化與自省后走向老莊,在看似遠離政治的過程中取得了文學創作的輝煌。
(三)社稷之憂
作為山水田園詩人,他們身處封建社會當中,在儒的入世與道的出世當中焦灼不安,游離不定,但是,無論是個人的暫時安寧,還是個人的不時糟亂;無論是社會的暫時安定,還是社會的不時動蕩,他們始終裝著一顆士人的心,他們都是懷著一顆修身、齊家、仁義、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情懷,他們的山水田園也僅僅是鏡像中的山水田園,他們的內心依然是真正的儒家情懷,他們內心真正裝著的還是國家,還是8189142a5cd7aaa0cce141cdcccaa5e9百姓!
(四)不忘初心
在山水田園詩人當中,有機會或有條件出世的士人長期或暫時性遠離社會政治活動,游走于社會邊緣的行為,在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其人。
實際上,在這片好風光之外,無論是陶淵明,還是王維,內心都無法做到真正的清寧平和。因為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國家,始終有人民,無論自身遭遇多大的困境,始終有一顆兼濟天下的初心!
基于此,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夠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寄情山水、熱愛田園,或者只是單方面地形成所謂“歸隱”的認知。
二、學會了解學生在學習山水田園詩之前的知識與心理準備
不久前,我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對學生學習山水田園詩情況的調查,我校共3個年級,每個年級派發200份,共派發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80份。此中有幾個問題還是值得重視。
比如:你喜歡閱讀、欣賞山水田園詩嗎?你覺得學習山水田園詩的用處在于什么? 學習山水田園詩時,你喜歡什么樣的講課方式?你最不能接受老師怎樣上山水田園詩課?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事實上,很多學生并不是很討厭山水田園詩的學習,比如在“你喜歡閱讀、欣賞山水田園詩嗎”的回答當中,“很討厭”的回答在回收的580份試卷中只占12人,只占2%,如以下數據:
你喜歡閱讀、欣賞山水田園詩嗎?
A.喜歡 (174,30%)
B.不喜歡(92,16%)
C.一般(302,52%)
D.很討厭(12,2%)
我們也發現,學生比較喜歡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學,而不太喜歡自己自主學習,學習比較被動。
學習山水田園詩時,你喜歡什么樣的講課方式?
A.老師講為主(203,35%)
B.學生自主學習(6,1%)
C.老師引導學生自學(302,52%)
D.學生講學生評(69,12%)
在“你最不能接受老師怎樣上山水田園詩課”這一項調查中,高達336個學生不認同教師單方面講授:
A.老師讓學生回答問題(81,14%)
B.老師自己在上面講,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336,58%)
C.以背誦朗讀為主(70,12%)
D.重點不在詩歌內容上(93,16%)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必須找到比較好的方法,在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同時,更好地提升學生解讀詩歌尤其是山水田園詩的能力。
三、重視對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準備介紹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時,我設計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的環節”,讓學生來搶答。
(一)介紹南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
我是這樣設計的:
1.他天生聰穎
2.他是河南太康人
3.他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姓人家
4.他小名叫客兒
5.他于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殺害,年僅49歲
6.他是元嘉三大家之一
7.他做過永嘉太守
8.他寫過《登池上樓》
9.他的爺爺叫謝玄
10.他是謝靈運
(二)介紹陶淵明
我是這樣設計的:
下面列舉了陶淵明的一些重要事例,請你說說,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1.寫了很多詩歌
2.去了湖北、江蘇、江西、青海等地
3.生了五個兒子
4.跟過多個主人(謝玄、桓玄 、劉敬宣)
5.經過幾個朝代
6.終生不仕,歸隱田園
7.他的詩歌尤其是田園詩當時很受重視,一時洛陽紙貴
借助這樣的設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恰恰是學好詩歌鑒賞的關鍵一步。
四、重視山水田園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識教學的另類嘗試
學到牽涉山水田園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識,有些老師或是泛泛而談,或是只讓學生按照自己提供的答案死記硬背,甚至簡單粗暴地把所有的山水田園詩都說成是對隱居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事實上,在這些方面,我們也需要多花心思,精心設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好,學得更多。
我就把簡單的知識灌輸題稍微改動一下,變成填空題。
如介紹山水田園詩常用意象時,我以陶淵明為藍本,做了如下設計:
前幾天,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辭去了縣令職務,我建起了我的草屋,我家的門是荊扉,我和千年之后的后代都管荊扉叫_______________。
連接門口的是一條_________,它的兩邊有很多古木_______________。
我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時候,我家里會來客人,一般會來這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時候,我透過窗外看著一切,這景象是多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時登上小閣樓,看見了山光水色、毓秀美景、花紅柳綠、男耕女織、阡陌交錯、水天相接、炊煙裊裊。這一切景象,真____。我覺得,這是富有生活氣息的田園風光。
我有時候也會上山去,人們說我寄情山水,熱愛自然,我覺得他們說對了,我會去打獵,也會在山里的湖中_________,累了就看看白云,渴了就喝泉水。
山里有寺廟,因此也會聽到__________________。經常看到_________。當然也會看見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人很喜歡把自己比作接輿、伯夷、叔齊,我覺得很對,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也跟他們一樣。
如果你要問我情感有多真,我不會說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要跟你說實話,我這樣寄情山水,熱愛田園,很多時候,是厭倦了官場的明爭暗斗。我拯救社會失去了信心,對一些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非常痛恨。于是,我找到了這一方遠離世俗,清幽靜謐的地方,我心情也變得____,悠然自得,我告訴你吧,我的終極目標是_________,盡管我還是心系國家,心系人民。
借助這樣的設計,讓簡單粗暴的死記硬背變成了需要學生主動想象,積極思考的理解性記憶,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從而提高了學生對山水田園詩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本身的語文素養。
總之,山水田園詩是中國詩歌長河中一顆燦爛的明珠,我們確確實實要引導學生培養對她的興趣,好好欣賞她,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學好語文,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娜娜.魏晉南北朝隱逸現象及相關問題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