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體驗,讓學生經歷語文的生成及學習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逐步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并通過各種活動獲取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語文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關注體驗;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體驗之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體驗指的是認知個體親身經歷事件或通過虛擬性地親歷事件,以得到相應的情感及認知。在教學中關注學生體驗,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便強調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體驗”為核心,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并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認字、閱讀、寫作文,更要通過引導,激發小學生學習漢語文字、了解祖國歷史文化的興趣,給予學生美好情感的熏陶及思想的啟迪,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及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體驗,強調以學生為本,給學生創設體驗的條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深入體會語文的內涵所在,讓學生經歷語文的生成及學習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逐步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并通過各種活動獲取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語文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體驗
(一)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不論是教師的授課,還是學生的學習,均需要進行情感的傳遞和交流,只有切實做到以情傳意、情景相融,才能以審美情境吸引學生,給予其豐富的情感體驗,實現情感及思想的共鳴,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承載著極為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應善于發掘并利用,并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試從學生的視角解讀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預設其情感碰撞點,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確定情感領域,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適時適度地導情,圍繞課文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并在學生情感思維發生障礙時以情導情,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理解課文、發展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情感體驗,需要教師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根據需要采取情境再現、情境體驗、朗讀激發、研讀體會、烘托渲染、移情體驗、討論辯論等手段,將教學中的情感潛能有效地發揮出來,給予學生極大的新鮮感,使學生時刻處于最佳情境狀態,師生之間有效進行情感溝通。例如學習到與自然風光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自然風光景色視頻,配上優美音樂,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方面的體驗,促使學生以好奇、愉悅的心境開展學習。又如,教師可抓住課文中的矛盾或焦點,指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發展學生個性,使其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語文能力。
(二)開展體驗式活動
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是幫助小學生獲取語文學習體驗的重要路徑。小學語文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內容及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且具有意義的體驗式活動,營造出體驗式語文教學意境,幫助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促使學生在體驗式教學意境中感知并體會教學文本的內在情感及其蘊含的道理,從而逐漸習得和養成。教師可組織開展情境體驗、角色扮演、想象體驗、交流體驗等體驗式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體驗包括真實情境和模擬情境,其中真實情境是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融入真實的情境中,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增添學生對生活的積累與體驗。例如學習景物描寫的相關內容,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公園的春景、河邊的柳樹,觀察季節的變化等,豐富學生與景物直接接觸的體驗,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開放式環境中真切地體驗到語文就在身邊。模擬情境是運用重要的情境構件模擬現實環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課堂上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道具,或者是指導學生制作道具,幫助學生領悟文意,升華感知。角色扮演是教師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使學生在扮演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獲得獨特而愉悅的體驗,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表達。小學生好動、好模仿,組織角色扮演,不僅切合小學生的天性,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將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及表現力。而想象體驗是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教學內容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散思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也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留白之處,激發學生通過想象予以補充。小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體驗,與教學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不斷內化自身體驗,豐富學生的思維。
(三)通過積極的評價深化體驗
評價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環節,積極有效的評價能深化并促進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體驗價值取向。積極的評價是建立在科學的評價原則基礎之上,因而教師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關注學生在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意志、策略、方法等因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整體發展。其次,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多樣性,探索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綜合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學生體驗學習中的參與、發言、質疑、課外探究等進行有效記載和評價,匯集諸多形成性評價,最終形成終結性評價,并采取非測試的形式進行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等,以充分激發、保護小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借由反饋,評價學生的教學體驗過程,用真摯的評價話語引導學生,給予學生適當獎勵,向學生灌輸積極體驗、勇于表達的理念,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崔文虎.關于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探索[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2]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