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編排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選取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其內容的豐富、語言的優美、修辭的精當,無不體現了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教師引導學生深度挖掘,悉心品味,體驗文本中蘊含的語意美,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語意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品味課文的語意美,從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領悟課文的主旨,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提高朗讀水平,在賞讀中品味語言意趣
眾所周知,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要素。而賞讀就是在朗讀的基礎上賞析語言的美,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感受語言和意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課文的作者往往通過優美的文字來表現自然界的大好風光,或用含蓄的語言表達復雜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朗讀中能夠出現各種各樣的形象,促使學生去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時,就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情感。教學中,播放了電影《驚濤駭浪》中的視頻片段,給學生展現了那滔滔洪水淹沒農田、沖倒房屋,給長江兩岸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場景。接著,又播放了武警戰士、公安干警肩扛手搬,把大堤不斷加高的場面,很多戰士排成排,用身體堵住大堤的滲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情勢的危急,激起了心中的情感。此時,再來賞讀課文就可以讓學生形象地體會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形象,回憶那扣人心弦的場景。當然,語文教師的范讀必不可少,范讀中要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傾注到字里行間中去。這樣,才能真正感染學生,讓學生入境入情,從而品味課文中語言文字的意趣。
二、創設語意情境,在生動情境中進行品味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進行思維的?!眱和倪@一認知規律告訴我們,情境是撥動思維的支點。語文教學中情境是閱讀的媒介。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閱讀內容需要創設出形象、具體、趣味的場景來刺激學生的思維。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意趣。其實,語言的意趣是具體、可感知的。感受到語言的意趣,就可以讓學生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進而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就利用多媒體創設廬山的有關畫面,然后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的句子。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進一步體會廬山云霧具有“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也從直觀地感受自然的美升華到抽象地感悟語言的美,這就是利用兒童思維想象力豐富的特點。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從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美。
三、激活語言趣味,感受課本中語言的生動美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善于感受趣味的語言,并且產生審美的體驗。有趣味的語言是鮮活的,能感染人、激勵人。小學生心理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總表現出濃烈的趣味。如果我們把語文課講得妙趣橫生,他們就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如果講得平淡而枯燥,他們就會漫不經心。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提高語言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感受課本中語言的生動美。例如在教學《放小鳥》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辨別“鳥”“烏”字的區別,可以這樣激活語言的趣味:“小鳥不僅有漂亮的羽毛,而且有黑黑的眼珠,我們一眼就能認出來。因此“鳥”字里面有一點;而烏鴉全身都長著黑羽毛,并且不讓我們看到它的黑眼珠,因此“烏”字里面就缺少這一點?!蓖ㄟ^老師這樣的激趣,學生感受到形象又有趣的文字,不僅清楚地辨別了這兩個字,而且產生審美的享受。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還應該進行語言與文字的教學,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趣。這樣,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生字,又能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品味修辭手法,體會修辭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漢語言自從有了修辭以后,就讓句子變得更加生動傳神,很多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也變得耐人尋味??梢哉f,恰當的修辭使文章熠熠生輝。比喻能讓不同的事物給讀者以生動、形象,從而具體可感。而擬人能讓讀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人情味”,從而留下鮮明的印象。所以,修辭手法的運用對作者的表情達意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使語義更加鮮明。因此,我們應該品味語句中的修辭手法,感受修辭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其中有“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它告訴讀者西沙群島魚多。但這其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從而不給人有言過其實的感覺,讓魚多的意蘊表達出來,從而取得理想的表達效果,實踐證明,語文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品味作者的修辭手法。這樣,就能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展開思維的想象,把無形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而且修辭的使用也可以把本來一些索然無味的意象變得更加有血有肉,從而產生回味無窮的效果。
總之,語意美是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生動的語言能讓深奧的知識變得更加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腐朽為神奇,從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感受語意美。同時,在語言文字的生動性上下足功夫。只有這樣,才能讓語言文字“活”起來、“動”起來,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