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歷史中,不僅容納了漢語言文學的經典與精華,更顯示出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之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各校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促進了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本文對經典誦讀的定義進行介紹,并對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具體實施方式進行總結。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小學對文化誦讀提高了重視,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了經典誦讀中。對于經典誦讀來說,與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目標相符,這也為經典誦讀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但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經典誦讀活動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何徹底實現經典誦讀的普及,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一、對經典誦讀的認識
經典誦讀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從經典層面考慮,另一個是從誦讀層面考慮。“經典”二字是針對我國儒家書籍以及其他著作的總稱。在古代教育中,“經”代表著規范和常態,“典”代表著重要的文獻以及著作。在當代社會中,我們所看見的經典書籍都是經過歷史沉淀而遺留下來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結晶,對中國未來發展起著引導作用。對于誦讀來說,從字面含義解釋就是朗誦和閱讀,在語文學習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所傳達的教育含義。在誦讀過程中,必須將心、口、耳相結合,迅速進入誦讀狀態,同時利用想象力和觀察力幫助學生理解文章。
二、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一)可以提升文學素養
經典誦讀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記憶力和文學功底,尤其是在詩歌誦讀過程中,可以有效領悟中國文學中的特有魅力。另外,經典誦讀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名家思想和古代文化,即使因為年齡過小而無法理解其中深刻含義,但在無形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收獲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二)顯示出與時俱進的效果
在2013年全國思想宣傳會議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最深刻的民族思想隱藏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而對于傳統文化傳承來說,離不開我國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在習主席的號召之下,全國各個地區開始對傳承傳統文化高度重視,經典誦讀就是在這種環境促使下誕生的,順應著新時代的發展潮流,有利于將我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三、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一)建立校園人文環境
在學生學習和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上,改善校園環境是重要措施之一,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可以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上搭建校園良好的人文環境。比如學校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積極開展校內活動,舉辦朗讀比賽和讀書節等活動,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
在物質層面上,可以在校園宣傳欄中張貼宣傳海報,在各年級中開展經典文獻閱讀評比,也可以通過廣播系統播放與詩詞有關的音樂,通過音樂傳播,加深學生對詩詞的記憶和理解。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詩詞朗誦過程中情感豐富,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實現經典誦讀資源的有效整合
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存在數不清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記載著當時的文化和社會環境。針對不同類型的著作,相關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將一部分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著作引入到經典誦讀中。在開展經典誦讀過程中,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必須保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教學目標和標準來選取合適的經典著作,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學中的單一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通過經典誦讀資源的整合,可以有效幫助語文教學增添色彩,實現了教學的生動化和形象化。
(三)尊崇經典誦讀的教學原則
在經典誦讀中,教師應該嚴格按照原則進行教學,其原則包括全面性、主體性、多樣性和針對性。其中,全面性原則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把控學生的情感、認知以及實踐能力,通過能力的全面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主體性原則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來開展教學工作,這也與新課程標準理念相符。多樣性原則是指教師在經典誦讀教學中不能單單局限在某一個特定領域,要從多角度開展經典誦讀。針對性原則要求教師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來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四)對語文課本的充分利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視野還未得到有效開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語文課本為主要教學路線,再對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適當延伸。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教學資源,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手段。在語文課本中收錄的經典古詩詞,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具有很強代表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對古詩詞進行描述,起到加深學生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只有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領,學生才能更好地開放自身思維,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這樣才能達到開展經典誦讀的目的,實現共同進步。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經典誦讀,不僅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開展經典誦讀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實踐指導和理論支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工作經驗進行及時總結,整合學校資源,利用積極向上的古詩詞來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并在家長和學校的配合下,保證經典誦讀工作有效開展,在閱讀時間上也要進行合理把握。
參考文獻
[1]張立玲.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教育的實施及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7(8).
[2]程喬夏.經典誦讀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研究[J].語文建設,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