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新大綱提出:“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在小學作文指導課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結合學生實際和當時教學環境,能夠極好地調動學生的感覺和思維,讓學生不再有空洞之感,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結合我國學制學情,論述情境教學對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和創設情境的方式方法,希望能給廣大語文教育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作文;情境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作文教學包括第一學段的寫話教學和第二學段的習作教學。對一到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區分書面語和口語的意識,沒有規范的表達習慣,因此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這一學段的學生寫話,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對于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能夠用簡短的書信和便條進行交流,能積累語言材料,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為了使學生在寫作時容易動筆,也樂于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小學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中設計多種活動,創設生活情境,從而讓學生在這些活動和生活情境中,獲得情感的激發,這樣就有了寫作的想法,學生就不必再挖空心思地想作文素材,也不會再害怕作文,而是喜歡上有趣味的作文課了。
創設情境是指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組織地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誘發學生的寫作情感,使他們獲得寫作材料,豐富他們的寫作內容,并能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寫作。由于我國的學制,我們的學生從低學段到中高學段的過程中不停地更換語文老師,孩子對寫作的興趣或許剛一萌發就面臨著夭折的危險,孩子的寫作習慣可能剛得到規范就又變得散亂。因此,我提倡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在作文教學中采取創設情景的方法,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這樣一來,學生有了對寫作的積極態度和情感體驗,將寫作的方法和訣竅變成一種思維習慣,變成一種真情流露,那么即便更換再多的老師,只要及時訓練,相信他們的寫作也很難再走下坡路了。
二、創設情境的方式方法
創設情境,關鍵是需要教師在適當的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情境,這樣才有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投入情感進行寫話和習作。在確定寫作課的題目之后,教師就可以創設符合的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教學生寫書信時,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情境:你有一件心事想對爸爸媽媽或者最好的朋友訴說,可是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你總是難以開口,今天我們來學習用書信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交流。不僅是你的心事,還有你任何想與他們分享的秘密,任何你想對他們表達的情感,包括你的歉疚、你對他們的感恩、你對他們的祝福,都可以用書信來表達。創設這個情境之后,教師可以更加詳細地舉例:你是不是有過對媽媽不耐煩的時候呢?過后你有沒有對媽媽道歉?你有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他是誰?你對他表示過感謝嗎?你很久沒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你想念他們嗎?你用語言表達過對他們的愛嗎?這樣一來,就喚起了學生各種各樣的情感,接下來教師向學生介紹書信的格式,明確知識,并提出寫完書信之后,自制信封,送與收信人。這樣的情境和教學活動,實現了學生感情和知識的雙豐收。
還有一種創設情境的方法,即教師在課文講授過程中穿插情境,鼓勵學生創作。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我曾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請看這句話,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老師請問大家,煙熏火燎是什么意思啊?”生:“比喻煙和火熏烤。”師繼續提問:“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會有怎樣的感受?”生:“干燥,酷熱。”師繼續提問:“那在這樣的環境中你能待多久?居里夫人卻是終日待在那里。現在請大家回到當時的情境,對‘終日’一詞進行想象創作—當天剛蒙蒙亮時,瑪麗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當( )時,瑪麗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當( )時,瑪麗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教師抓住課文中的一個情境,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進行創作,這是一個將閱讀和寫作緊密相連的環節,通過這個小練習,學生不僅對“終日”一詞有了深切體會,又對文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質有了深切體會,體會了語言文字,又獲得了情感體驗,可謂一舉多得。
三、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問題
當然,創設情境進行作文教學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體驗,否則即便教師講得再繪聲繪色,對學生的理解也是有難度的;其次,創設情境要符合作文的題目要求,不能牽強使用;最后,教師應多去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便走進他們的內心,更好地使用情境教學。葉圣陶老先生在寫作教學方面曾說道:“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葉老做的這個比喻十分恰當,有生活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有所發。生活豐富起來的過程,就是寫作素材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創設情境,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自己的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獲得寫作的源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