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如何讓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分析、提取知識的主要內容,是小學課堂教育的重點。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本文就語文課內外的閱讀方法和特點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提出和實施,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積極準備,轉變教學思想和方法,摒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手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探討和實施新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自主、和諧、生動、活潑的小學語文課堂。下面從課上和課下兩方面進行閱讀教學轉變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新課程實施以來,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導和規范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一)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
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不是老師拿著范文或是書本內容讓學生去大聲朗讀,而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合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有了疑問,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的過程中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語文教師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不懂就問。
萬事開頭難,小學生可能開始不太適應閱讀教學的方法,對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也遮遮掩掩,不能扣住主題,或是一些無關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教師要認真對待,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小學生的字詞基礎還比較薄弱,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方法的好時機,可能開始時,進度會比較慢,課堂教學進度貌似有點緩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鼓勵和引導學生如何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圍繞文章主旨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同時也要避免問題的重復提出。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過程中相互討論交流,先在小組中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找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一些拿不準的問題,或是沒有解決思路的問題,再尋求其他小組或是老師的幫助。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強化方法,通過不斷訓練,學生基本上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尋求問題的答案
帶著問題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習dF2tn4sZSjiBYs9C9emOiA==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擁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為以后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和挖掘的問題,不是馬上就停止閱讀,而是讓學生繼續閱讀,在閱讀中尋求問題的解答方法和答案。通過對文章的多次閱讀,學生進行不斷的思考和嘗試,文章的脈絡會越來越清晰,答案也呼之欲出。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現和挖掘問題,然后帶著答案去閱讀,可以增強學生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閱讀,學生會自主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隨著閱讀的深入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進一步加強,提高學生整體的知識掌握水平。
(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式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應該從小學階段抓起,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合理引導和鼓勵學生團結互助,根據學生的興趣、個性、愛好分成小組,進行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從小培養學生擁有自學的意識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生環境,全面放松學生的緊張和壓力,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無拘束地暢所欲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就能充分發揮出來,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自主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小學的語文知識不多,大都是基礎的字詞,要想學生更進一步,需要教師將課堂有效延伸到課外。如果只是注重學生書本知識的教授,只能達到教學的要求,遠遠不能滿足新課標下全面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因此,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課上老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課下閱讀是學生檢驗自己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好方法。只有在課下堅持不懈閱讀,才能拓展課本知識,活躍學生思維,吸取課外知識中的養分,提高知識水平。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找一些適合學生的優秀讀物,在課上對這些讀物進行簡單介紹,或是拋出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課下閱讀,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探討童話或是哲理故事里面的寓意,通過大家的相互交流和探討,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課下閱讀習慣,相互之間也可以推薦和換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活躍了思維,還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有了探討和學習的內容,有了繼續閱讀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另一方面,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一些適合學生的優秀詩文、哲理名句,讓學生進行摘抄記錄。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基本具備了讀寫和背誦的能力,堅持讓學生課下對一些讀物中的優美句子、哲理名言、趣聞逸事養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對一些好的詞句進行熟讀和背誦。日積月累,學生不但能夠記憶這些優美詞句,還能在寫作中進行運用。課外閱讀的摘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也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總之,閱讀教學的方法在小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前提條件,也是學生能夠獨立自主進行閱讀,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老師要發揮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作用,讓學生更好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提高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