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只有在教師的介入下,才能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才能讓“悅”讀不再是一場夢。本文就結合當前課外閱讀的種種現象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悅”讀。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但是,就目前的學生閱讀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內閱讀,而忽略了課外閱讀,造成了許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的現狀,讓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識字量與思維量都比較弱,更難以開展課外閱讀,這讓低年級課外閱讀一直處于空白狀態。下面,筆者就結合當前課外閱讀的種種現象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悅”讀。
一、課外閱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意識不強,追逐成績
由于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行為,同時又不作為考試的重點內容,一些家長與學校就認為,把學生的時間花在課外閱讀上既浪費時間,又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總是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正是在這樣沒有課外閱讀的背景下,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只是隨性而為,不能養成一個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二)興趣不濃,缺失習慣
由于領導不重視,家長不給讀,學生對課外閱讀也就不感興趣了。再加上每天教師都安排許多作業,讓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時間長了,即使學生在以前養成的一些課外閱讀習慣,也被繁重的作業擠壓得沒有了,再加上現在網絡的發達、電視媒體與游戲的出現,更讓許多學生已經無心去閱讀了,造成了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缺失。
(三)種類單一,以偏概全
學生的理性思維不強,他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往往是感性的。如果自己喜歡,那么就能夠非常投入;如果自己不喜歡,就一百個不愿意去做。正是學生的這種年齡特征,讓他們的課外閱讀書目不全。比如有的小男孩就喜歡看一些科普類的書籍,所以對于文學類的書有時候連拿都懶得拿,更何況是去讀了。
(四)方法呆板,以背代讀
學生課外閱讀效率低下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方法單一,只是讓學生讀、讀、讀。雖然有的地方把課外閱讀納入期末測試中,但是一部分教師還是不重視課外閱讀,為了考試,只是從網上或者自己閱讀之后編排一些知識點與練習讓學生做與背,以背代讀。
二、教師介入,我的“悅”讀不是夢
2011版的《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能低于5萬字。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他們是很難在兩個學年讀完這么多字數的。同時,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弱,他們的許多學習行為都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與安排。所以,要想讓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并愛上課外閱讀,教師要學會介入學生的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不再是一種放羊式的,而是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的一種教學行為。只有這樣,低年級學生的“悅”讀才不是一個夢。
(一)精心準備,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選擇力比較弱,他們對于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往往沒有甄別性,甚至對于那些血腥的圖畫書感興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為學生精心準備課外閱讀書目。因為只有學生對所要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他們才能主動投入閱讀中來。所以,我們為學生準備的課外閱讀在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背景下,多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童話類、寓言類、繪本類等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書籍來讓學生閱讀。這樣,學生就會被書中的情節吸引,被書中的主角感動,他們才能產生閱讀的欲望,才能對這些書籍愛不釋手。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的形象思維高于抽象思維,最喜歡的是一些直觀的圖畫,所以在給他們安排閱讀書目時,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選擇一些直觀的繪本來讓學生閱讀。當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了,我們再安排他們閱讀一些童話寓言類的書籍。比如一年級上學期,由于學生剛入學,他們對于拼音都沒了解透,所以對于純文字的書籍,肯定不感興趣,所以就給他們推薦了《爺爺一定有辦法》與《笨笨豬》這兩個繪本來讓學生閱讀。而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能夠認識一部分漢字,而且拼音也學完了,所以就給他們安排了繪本《小豬唏哩呼嚕》與注音版的《安徒生童話》。這樣,不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尊重了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濃。
(二)教給方法,養成習慣
小學生的注意力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他們在讀書時也許一個不經意的影響,就會讓他們不能夠專心讀書。還有的小學生在讀書時,往往是走馬觀花式地讀,還有的只是看看書中的圖案,對于一些文字,很少去閱讀。這樣的課外閱讀效果也是不理想的,這只能說明學生已經讀過了,但是如果問讀了什么,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要想讓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我們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讓學生學會摘抄優美詞句,并定期組織評比,看誰摘抄的優美詞句多。這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就會被激發出來,為了能夠在別的同學面前露露臉,就會努力多摘抄一些詞句。而要想完成這項任務,他們就只有深入進行閱讀才能做到。
(三)活動促進,增強動力
長時間的獨立閱讀,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慢慢消失,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他們的興趣保持時間是非常短的,也許幾天過后,就會對閱讀失去興趣。這時,我們就要通過開展活動來促進他們主動去閱讀,以增強他們的閱讀動力。
比如每周的星期三下午,我會抽出一節課開展閱讀匯報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讀到了什么內容,講一講書中的一些小故事。這樣,他們就會在別人的掌聲與贊揚中再一次萌發閱讀的動力,讓閱讀行為變成“悅”讀,并能夠把這種“悅”讀行為持久地保持下去。
總之,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只有在教師的介入下,才能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才能讓“悅”讀不再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