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學校的教學已經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進行上課,形象、生動的教學模式讓許多學生喜愛不已,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但是這僅限于城市課堂上的教學,在很多農村的中學中,多媒體設備相對匱乏,很多語文老師都是借助粉筆和黑板開展教學,因此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下發揮教材上的插圖作用,合理地利用豐富的插圖資源,亟須語文老師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科書;插圖功能;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教科書在不斷地進行革新,各類的圖標和圖像走進教科書本文字的世界,共同建構了一個完整的教課體系。隨著腦科學的深入發展,我們正逐步讓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共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圖文并茂的作用,讓生動的教材走進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有助于學生左右大腦的功能發展。
一、語文教科書插圖的作用
教科書插圖是思想內容的濃縮。一幅好的教科書插圖就像是一個栩栩如生的生命,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圖文并茂的教科書比純文字的教科書更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接受程度,能夠調動學生的右腦思維能力,加強學生的了解能力;插圖是文本的形象體現。插圖的主要功能是直觀地再現文本當中的內容,將文字的概念以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能夠有力地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識;插圖更適合學生的記憶。文章的內容和插圖緊密相連,學生在記憶插圖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夠記住文本的內容。據相關研究表明,插圖有利于信息的長久記憶;插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雄偉的山河容易讓學生產生激昂的情緒、精美的風景容易讓學生產生無限的眷戀、悠久的古跡書法容易讓學生感受文化的精深;插圖是良好的載體。優美的圖畫和高雅的書法能夠讓學生提升文學的品位程度,可以讓學生在與藝術的接觸中,產生精深的藝術創造力。
二、語文教科書插圖呈現出來的類型
具有諷刺性意味的插畫。如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這一作品,在皇帝游行過程中,皇帝沒有穿衣服,刻畫出來的滑稽樣子,令人捧腹大笑,也將文章中的主題深刻地表現了出來;說明對象的照片。這期間包括歷史人物或者建筑物,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說明文中,雄偉的紀念碑屹立在天安門廣場當中,給讀者一種莊嚴而神秘的儀式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相關知識圖片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更能夠理解知識。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教材里《論語十則》當中有一幅孔子的畫像,這便于讓學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我們可以發現,書中的各種插圖和文章文字內容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能夠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及時地了解文章內容。隨著多媒體時代的推廣,插圖的內容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教科書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三、語文教科書上的插圖設計要求
在語文教科書中,插圖就是利用形象思維來說明概念問題,因此對于插圖的設計就應該做到以下三點:插圖的內容需要符合科學的邏輯性,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發展能力。教科書的插圖設計必須要真實、準確,同時又需要激發學生的右腦思維,以此來達到學生學習的目的;畫面需要突出主體性和思想主題性。插圖必須要緊扣教材的內容和主題,同時要與文字相契合,作為文字教材中的插圖,需要服務于文字的要求,確定其輔助地位,以此達到學生學習的最佳效果;圖文并茂,密切契合。圖是形象,文是抒發,兩者必須做到相輔相成,才能夠發揮文章主題的作用。好的插圖應該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內容、了解主題思想,并且還應該有助于左右腦的協調發展。
四、對語文教科書上的插圖再思考
教科書上的插圖不僅需要呈現出藝術的價值,還得體現出審美的價值,讓其成為教育教學優秀的助推器。要以圖釋文,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相關背景資料。如果想要讀懂文言文,就應該多學習當時的禮儀習俗,怎么做才能夠快速了解呢?這時候,文章的圖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初中文言文《鴻門宴》一文就涉及了當時的禮儀習俗,這時,如果引入插圖,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座次體現出人物的尊卑,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中內容的不理解;要以圖質文,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分析。插圖就是作者對于文本主題思想的高度濃縮,文字中所涉及的人物、動作以及神態都會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老師可以通過對于插圖的表現,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從而產生懷疑精神,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產生創新的思考能力;要以圖繪文,提高寫作水平。插圖中有極小的細節描述,可以結合文本的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訓練,既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本思想主題的認識,又能夠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章思想主題的情況下,寫一寫父親越過欄桿幫助自己買水果的場景,再可以與作家寫的場景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思維和學習習慣,這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年秀.對中學語文教材寫作訓練方案的跨文化比較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4(12).
[2]盧楊.初中語文教科書的形象助讀系統——關于插圖功能及其利用探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0(4).
[3]沈德立,陶云.初中生有無插圖課文的眼動過程研究[J].心理科學,2001(4).
[4]岳曉東.批判思維的形成與培養:西方現代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2000(8).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