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作為我國國學的精粹,蘊含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是古文教學的全部內容,是促成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占領著重要地位。對于初中文言文教學而言,學生從小學過渡到初中階段,課本中較多的文言文讓學生很難適應,加之之前未接觸過此類文章,日常生活中也不經常涉及,導致學生對文言文毫無興趣。所以,為了培養學生對于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中學階段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占領著重要位置,它是對學生進行古典文化教學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所占的篇幅較大,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再者,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文言文作為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文化物質財富,我們必須要學好文言文,參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學習特點來提出解決辦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
一、文言文課堂學習現狀
(一)學生以考試作為學習動機
在學生的概念里,既然是課本中的東西,必定是考試的產物,所以必須要逼著自己學。這樣做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機械式學習,只掌握皮毛,沒有真正了解什么是文言文,也不知道怎么學好文言文。文言文學習重在對于語言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后,有助于提高初中生語文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燦爛而優秀的文化,接受優秀文化思想熏陶。
(二)教師教學方式落后
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奔著應對考試的目的去的,教學只為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實詞、什么是虛詞等,都是圍繞考試范圍而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培養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僅僅是講實詞虛詞又困難得多,因此教師又將教學方式轉化為肢解式教學,將文言文學習化解成知識體系。于是,教學課堂中又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被肢解為若干個知識點的文言文,教師在講臺上將要點逐一講給同學,學生在臺下機械記錄。這樣就使學生沒辦法親自體會閱讀之美,沒辦法進行系統學習。
(三)學習方法不當
很多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文言文知識,沒有進行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學習文言文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但是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都沒有養成。很多同學不喜歡讀文言文,對于學習過的課文,他們的書本上完全沒有標注痕跡,遇到一篇新文章,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工具書解決。有的老師習慣把課文肢解成很多個重點知識點,讓學生去背誦,有的教師把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也讓學生背誦默寫。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性,也破壞了閱讀效果,使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不能把握文章的內在結構。
二、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在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
文言文具有語言精練、表現力強的特點,學生要想學好文言文,就要通過多讀、讀熟直到可以背誦全文,這樣就達到了學習效果。誦讀也是課程標準里的基本要求,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第一,加強對文章的誦讀,讀到可以背誦為止。多背一些名言佳句,不斷豐富知識,增加熱愛古典文化的情感。第二,學會停頓。文言文句式中,會停頓是讀好文章的前提和關鍵。有的是句中的短暫停頓,有的是句間的停頓。第三,品讀精彩詩句。經典詩句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必須通過多讀來體會作者情感。
(二)強化翻譯途徑應用
翻譯作為學生理解文言文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首先,傳統文言文教學中,翻譯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只是一味地聽,然后再根據教師給的重點進行背誦。這種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對提高學習文言文質量來說簡直杯水車薪。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建立學習小組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翻譯,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其次,在翻譯的方法上來看,如果一字一句地去翻譯,雖然能涉及每個知識點,但是學習未免顯得更加枯燥無味。一般來說,文言文剛開始側重于直譯,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原則。翻譯句子要自然流暢且有文采,不能生搬硬套。在翻譯過程中,如果出現一詞多義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再次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教師給出意見,進行總結。
(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經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文對學生們來說顯得有點干枯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特點,建立教學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通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強調灌輸學生知識而忽略學生的感受,使教學效果不明顯。文言文雖然是古代文字,但也有其有趣的一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觀察、學習、研究,培養興趣。眾所周知,語文需要日積月累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在語文學習中,要對知識進行一個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飛躍。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語文學習注重素材積累。知識積累得越多,語文的素材就多,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文言文作為我國國粹,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偉大精神財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中國文化的魂。一個國家要想得到生存和發展,就要做好文化的傳承。在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教學改革,尊重課本,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好教學環節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周琦戀.淺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