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因此,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的學情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文本和展示自我,教給學法,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語文素養得到最大化的發展,是一種最適應當代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導;研;讀;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因此,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的學情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文本和展示自我,教給學法,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語文素養得到最大化的發展。實踐證明,“順學而導,導中研讀,讀中求異”的導學教學是一種最適應當代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自覺。
一、“順學而導”的實踐探索
“順學而導”是開展“導中研讀、讀中求異”的基礎。具體 做法是實施教學前,教師根據具體課文內容和學情設計相應的“學案”,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順學而導”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一)“學”
經過反復探索,將學生的課前“學案”分為兩大板塊:
一是自主研讀板塊。包括指導學生重點自學的生詞和語句,還包括教師設計的能在文中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富有開放性的研讀專題,讓學生在自主研讀中發表個性化的見解。如在教學《小抄寫員》一課時,我設計的研讀專題是“愛”。學生整堂課都在圍繞“父親愛孩子”“孩子愛父親”的兩種語言文字中朗讀、研究、探索、表達、表演……提升了認識,升華了情感,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是個性探究板塊。包括“我的發現”“我的問題”和“我設計的板書”三個部分,重在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思維優勢,從作者、文題、課文內容、寫作方法等各方面提出有價值的新發現或新問題,同時在全面深入感知文本后設計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板書,體現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認知過程。
(二)“導”
學生充分自學后帶著“杰作”走進課堂,教師通過分析擇定“導學”的策略和方法,使其價值最大化,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導”的策略必須堅持以“學”為出發點,“導”在認識的模糊處,“導”在知識的欠缺處,“導”在理解的矛盾處,“導”在教學的重點處。教師因勢利導,畫龍點睛地引導學生在討論、爭辯中撥開迷霧,達成共識,體現“導”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導中研讀”的有效訓練
“導中研讀”的具體做法是學生以組為單位走上講臺,向全體師生展示他們的研讀收獲,其他學生在聆聽和思索的同時,提出問題、闡述不同的認識,為學生創設了平等的、開放的、多樣化、有較大自由度的交流空間。教師則相機誘導,激發學生深入思維,滲透語言文字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導中研讀”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更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研讀、思維互助,感受創造的艱辛與快樂,并不斷產生探究的欲望,形成探索技巧,培養了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在研讀時,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條件去讀書研究,讓學生在最有激情的交流討論中讀書研究,使理解更深入,主線更鮮明。
尤其是在“我的發現”與“我的問題”的匯報環節,學生多元化的發現綜合起來,基本上就完成了教師要完成的任務,而它出自學生的口,由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產生。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即可。學生的問題也往往是教師一個人的思想所無法觸及的,學生能夠提出來多角度、多元化的問題,在全體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暢4439e32f0d6c87b88494fbb58bcebfa9所欲言中澄清了理解,提升了認識。如在《生命生命》教學中,學生提出了為什么題目中的兩個“生命”間沒有加任何標點符號。于是,我引導學生從作者杏林子的認知過程與體驗中去品讀,最終得到了三種多元化的認識。作者先是一次次不斷地思考著,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標點符號應是“生命?生命?”,之后作者在經歷了“飛蛾求生”“瓜苗生長”“聆聽聆聽心跳”三件事后,有了些許的感悟,于是標點符號應是“生命?生命!”,生命是什么?噢,生命就是要頑強地活下去,就是要對自己負責。而在作者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刻,作者又由衷地發出感嘆“生命!生命!”,人就是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就是應該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學生僅僅通過對題目的研讀,就詮釋了文章的精髓,感悟了生命的價值,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
三、“讀中求異”的方式方法
“讀中求異”就是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排除人云亦云的思想。“我的發現”正是給學生創造突破群體思維、排除從眾思想的外在條件,引導學生在廣闊、充滿自由度的空間內,在有限的語言文字中,去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寫作方法等,從而產生富有新意的發現或結論,使他們的思維得以創新。“我的問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引發思考,提出自己最感興趣、最想探究的問題,產生奇思妙想。在全班質疑和解疑中,教師特別重視學生思維中與眾不同的問題和獨樹一幟的見解,并注意聽取少數人的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因勢利導,巧設“懸念”與“追問”,使學生的心智得到最大化提升。“我的板書設計”正是給學生一個鳥瞰全文的平臺,學生設計的板書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無不展示了學生與眾不同的語文功底。
總之,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堅持從學情出發,實施“順學而導”;始終堅持“零距離”地親近文本,體驗“導中研讀”;始終堅持激發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追求“讀中求異”。在我的導學教學中,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學困生也可能成為“耀眼的金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