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課程改革,是為實現義務教育中的課程教學達到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的目標,這對于實現提升城鄉整體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遼寧省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為出發點,分析該地區小學課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難點,并從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方向等方面提出完善遼寧省農村小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教育;課程改革;義務教育;遼寧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10月,遼寧省教育部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綱要中強調遼寧省小學課程整體改革的目標,以“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為目標,將小學教育的課程改革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課改提升到新的高度,整體落實遼寧省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政策細則。研究遼寧省農村地區小學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實施,有助于深入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有助于提升遼寧省整體的義務教育水平。
一、農村小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實施的重點
城鄉二元結構發展中,必然會出現城市和農村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差別,遼寧省農村小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實施的重點是改革形成“能夠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并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改革中“處理好課程的穩定性和發展性、統一性和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二、完善農村小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實施的策略
(一)加大農村課程改革基礎設施資金投入
遼寧省農村地區的教學點約為367個,在小學教育課程改革中加大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是保證農村地區教學體系改革獲得資金基礎,循序漸進改革的重中之重。資金的投入依靠遼寧省教育部、學校為來源,但是學校的資金力量畢竟弱小,因此需要借助國家資金力量與遼寧省農村教育委“自力更生”二者的均衡力量來實現?;A設施的建設如大型體育館、操場、教學設備、先進實驗儀器等,為了實現資金的節約同時達到盡可能地被利用,遼寧省農村地區的小學學??沙闪ⅰ肮蚕斫M”,按照距離20公里以內將3—4個學校組成小組,按照各個學校2周內的課程設置安排部分課程共享設備,用學校專門的校車完成接送,一方面設備資源得到共享,改變了設備短缺的現象,也解決了資金不足無法投資興建購買的問題,另一方面多個學校的學生、教師獲得交流,可以形成整體的小學課程改革方向,同時提升改革的水平。
(二)設置綜合型、實用型小學課程
小學處于義務教育的基礎時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在這一階段內形成判斷的雛形,在對遼寧省農村地區小學教學課程的改革中,需要加強綜合型、實用型的課程設置。如小學一年級綜合生活自理課程、思想道德實踐的課程,將農村地區需要加強的兒童自理、安全防范落實到基礎教學中,養成小學生吃苦耐勞、勤勞節儉的品質。小學一年級下冊設置“我愛勞動我光榮”的課程,該課程貫穿整個學期,按照每兩周一個主題的形式完成,可分為手工制作、課后勞動作業、學校集體勞動教學等,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完成定量的體力勞動課程。這一課程的改革適合遼寧省農村地區的教學情況,同時也為了該地區小學生在升入五、六年級時部分寄宿生活做好基礎,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會給后期小學生的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培養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三)深入改革教學方式,創興多樣化
小學教學是由易到難的過程,也是培養小學生思考、操作、領悟、探索能力的關鍵時期。遼寧省農村地區小學教育課程的改革,需要深化改革教學模式,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全面引導小學生的整體能力發展。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興趣在于培養,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興趣不一定有所明確,經過教師的培養和引導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起自身的興趣。教師將課堂上的教學理論與實際生活應用相結合,是教學中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表現。如進行物體比較的倍數教學時,要求學生課后觀察動物園的動物,通過認識大象、熊等大體積的動物后與小體積的松鼠、兔子等進行比較,大概計算他們相差的倍數。學生在放松游玩的同時還可以對倍數知識進行鞏固,趣味性的教學增加了學生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要摒棄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真正將知識用多樣化方式呈現在求知欲強烈的學生面前。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增加課程科技含量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城鄉經濟的不斷融合加快農村課程教育中科技信息設備的應用。在遼寧省的農村地區,小學教育要實現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教學設備和儀器上需要“向科技靠攏看齊”,例如從小學一年級教學開始深入多媒體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收集主要包括圖片、音效、視頻的收集,素材的多少及整合決定了課件是否豐富易懂。搜集素材應根據腳本的需要來進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采集圖像,利用動畫制作軟件生成動畫,用話筒輸入語音,或從各種多媒體素材光盤中取得。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了達到這一效果,遼寧省農村地區小學課程改革委員會可以定期組織課件教學培訓,可采用高、低年級成組,不同學科成組,不同學校成組的方式實現全方位的交流,建立交流信息群組,定期發布課件要點信息,提升多媒體課件教學老師的制作、運用技能。
三、總結
農村小學教育課程的改革是先行,實施是重點。在改革和實施中,遼寧省農村地區的經濟決定了它必定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改革實施中需要步步穩扎,多聽取意見,以及時深化遼寧省農村小學教育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強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探究[J].吉林教育,2015(9).
[2]梁立斌.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
[3]丁雪龍.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5(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