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小學第三學段(5—6年級)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币虼?,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自改能力,是提高學生作文素養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精批細改;勤批少改;方法得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币淖冞@種狀況,關鍵要改變教師對作文的批改。因此,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作文批改是否得法直接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老師對作文耐心細致地批改,能培養學生寫作熱情,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知識,使學生逐步學會寫文章、修改文章??傊痪湓挘案摹笔菫榱恕安桓摹?。那么教師要怎樣批改,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下面就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避輕就重,精批細改
所謂精批細改,就是抓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真地批,仔細地批,而不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多批多改。因為如果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失去寫好作文的信心。特別是對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從寫小片段過渡到寫完整的篇章中,這就如同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發現孩子出語不當就指責,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將因此少言寡語,最后成為不愛說話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總是鼓勵、夸獎,使孩子大膽說、勇敢說并加以引導,孩子就會能說會道了。因此,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寫評語時應鼓勵肯定的話多,批評、否定的話少,抓住主要毛病進行細致修改,而不要面面俱到。
二、因材施教,勤批少改
“勤批少改”有利于學生自改能力的培養。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要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自改能力是提高學生作文素養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對于學生作文的毛病,教師可用筆談的方式在旁批注或總批中明確指出,或用商量的口氣去啟發,指明學生的努力方向。這樣,學生按老師的指示,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二次作文,久而久之,作文就能有所進步,那么,教師如何做到勤批、少批呢?
(一)抓住問題的實質
即抓住本次作文的訓練重點,不要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對重犯的錯誤,如錯別字、相似的語句,只批不改;對估計學生自己能改正的語病,用批語點明,讓學生自己去改。
(二)根據學生實際
對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可以批重于改。如有個學生寫的《我會變》一文中,其中有一句這樣寫道:“我穿上飛鞋在天空中快樂地飛?!蔽覄t在句旁批注:“這一句如采用比喻手法來寫會更生動?!焙髞硭臑椤拔掖┥巷w鞋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而對作文基礎差的學生可采用面批。面對面指導他們理清層次,指導他們修改病句,多讓他們動腦、動手去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恰當運用好眉批、總批
所謂眉批,是對段落、句法、用詞等方面進行評價,指出優缺點。所謂總批,是根據一篇作文總的傾向,突出某一方面,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評價,寫出詳細的批語。眉批的重點應放在指導上。要指出好在哪里,錯的地方在何處,以便于幫助學生總結寫作經驗。眉批可以用啟發式的批語,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改正作文中的毛病。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動手又動腦的良好習慣,逐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應該注意的是,眉批一定要簡單明了??偱龅矫鞔_、具體、突出重點,有針對性,不要過于抽象,面面俱到,更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詞,似是而非。有些老師寫總批,喜歡千篇一律地用一些空洞浮泛的套話,如“內容具體,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等等。這種批語寫起來省力,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種不講實效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偱プ∫?,就全篇存在的問題,要有主次地解決并給予具體的指導,可以采用一次集中解決一個問題或其一方面的問題。如果每次總批都能側重解決一個問題,那么,積少成多,學生的寫作水平肯定會逐步提高。
三、指導幫助,方法得當
(一)下水示范
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下水示范,帶學生走一程。具體做法:一是把某個學生的某篇習作片段用電子文稿放映在投影儀上,教師現場修改給學生看,并且簡單地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二是每次習作,有目的地選若干個學生習作中的典型片段,進行點評改正。這樣,學生從老師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體、直觀地感知修改作文的過程,了解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使學生自己動手修改時可以仿效。
(二)講評試改
即老師把某次習作的主要問題梳成辮子,進行講評。這種講評有時著重評遣詞造句及文采,抓語言;有時評選材、立意,抓審題內容;有時評構思,抓篇章結構。通過講評,指導學生了解這次習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這樣學生具體地與自己的習作進行比照,悟出我應該怎樣去改。這種評講,給學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明確了學生修改習作的方向,為學生修改作文鋪好路、架好橋。
(三)集體評改
一是選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打印給學生,人手一份,老師提出適當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動手修改。老師再對修改的情況進行講評,對改得好的,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并隨機對修改不到位的結合其他學生的意見指導如何修改。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二是請學生先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聽,其他同學聽完后根據本次習作要求,肯定作文的優點,對意見不同的地方提出自己認為更好的建議,各抒己見,進行口頭修改。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創設了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改活動,與學生一起發現,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從中掌握修改作文的能力。
誠然,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不是說老師可以“清閑”。相反地,老師依然要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艱苦的“教練”工作,一定要本著耐心指導、一絲不茍的態度,強化訓練,持之以恒。長期訓練,才能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技巧,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