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許多學生占有素材卻“食而不化”。我認為沒有融入自己思想的素材,還是別人的材料。那么如何讓學生盤活素材、為我所用呢?根據幾年來的作文教學經驗,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活用素材的“六步法”。
【關鍵詞】作文;素材;“六步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活用素材的“六步法”,具體如下:一是提煉觀點。就是指在準確理解素材的基礎上,整體把握,從中拈出適用話題。二是闡釋過渡。指根據適用話題,確立論點,先加以合理闡釋,用以過渡,引出后問的例證,而非急于加以論證。三是概引材料。在過渡之后,正式引用素材,準備佐證觀點。四是就材設問。指結合論點對素材通過設問進行剖析的一種方法。五是否定剖析。在設問之后,用多個否定句加以回答,以強化觀點。六是回扣作結。在素材應用的最后環節呼應觀點,總結收尾。
下面以“漫畫家丁聰”熱點素材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構思與寫作的過程。
2016年12月6日是著名漫畫家丁聰100周年誕辰紀念日。丁聰1916年生于上海,2009年5月病逝,一生坎坷,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
丁聰的漫畫中最為犀利也最為杰出的是社會諷刺畫,針砭時弊,譏彈世態,充分表現出他對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心,體現出他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
“畫了七十多年漫畫,政治諷刺與社會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這就是他能有恢宏氣象的主要原因——哪怕筆有時曾被扭曲,哪怕鋒芒也曾被磨損?!弊骷依钶x在談到丁聰與自己的交往時這樣說。李輝分析,丁聰的同情始終是在困苦的民眾一邊,而丁聰批判的矛頭則主要是對著日本侵略者和腐敗的國民黨統治。
……(略)
20世紀80年代,他創作了諸多主題鮮明、諷刺尖銳的漫畫,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憂思……
他是一個社會的批評者,只有存在真正尖銳的批評,這個社會才會有改進。
一、提煉觀點
欲善其材,必先明其意,拿到一則素材,首先要細讀材料,對其內容進行整體把握,然后才能多角度解析,從中拈出不同的適用話題。
從素材中提取話題,這是概括能力的體現,對學生而言往往是難點所在。與材料作文類似,其要訣在于篩選材料中的關鍵句,歸納整合得出關鍵詞。以上述素材為例,我們篩選出關鍵句:“丁 聰……一生坎坷,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薄爱嬃似呤嗄曷?,政治諷刺與社會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通過關鍵句中的“數以千計的作品”“七十多年”“一直沒有離開”等,我們可以提煉出話題“堅守”“執著”等;而“丁聰的漫畫中最為犀利也最為杰出的是社會諷刺畫,針砭時弊,譏彈世態,充分表現出他對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心,體現出他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從這些敘述中,我們抓住“關心”“責任”等詞,又可以提煉出話題“責任”;從“畫了七十多年漫畫,政治諷刺與社會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這就是他能有恢宏氣象的主要原因——哪怕筆有時曾被扭曲,哪怕鋒芒也曾被磨損”一句,鎖定“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還可以提煉出話題“個性”“堅持自我”等。
二、闡釋過渡
材料可以提煉出好多論述話題,針對上述材料,我選擇了“責任”這一論題,并確立了論證的分論點——世界上所有作為社會屬性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學生的寫作往往在確立分論點后,直接舉例加以論證,缺少相應的緩沖。其實,寫文章如同畫人像,有了漂亮的頭部,還需有修長的脖頸,才會和諧,才會賞心悅目,試想,一個沒有脖子的人,會給人如何的別扭觀感。我認為確立分論點后,應該進行一番合理的闡釋,用以過渡。合理闡釋可以是對分論點的內涵解說,譬如:“責任是每個人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三、概引材料
這其實是素材相關事例的和盤托出與正式亮相??梢圆扇〉姆椒ㄊ恰耙目垲}”,即將素材中與分論點相關的詞句摘出后,刪改調整,對素材進行再加工,用素材來佐證觀點。這里對素材事例的敘述一定要簡明扼要,直擊要害,例如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亮出素材事例的核心內容:“在漫畫家丁聰的眼中,責任是針砭時弊,譏彈世態?!?/p>
四、就材設問
接下來,就是主體段落的靈魂部分——議論分析,就材設問是其重要方法。設問的關鍵可以概括為“源于材料,歸于論點”,就是問題一定要針對材料內容,找準角度,圍繞分論點而設置,起到指路人的作用,我們可以這樣設置問題:“七十多年漫畫生涯中,政治諷刺與社會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難道他不怕被世人誤會尖酸刻薄,過于辛辣?”
五、否定剖析
設問之后,我們還是需要回答問題以強化觀點?;卮鸬倪^程記住兩個要點:一是盡量利用素材,二是緊扣論點“責任”回答“為什么他不怕被世人誤會尖酸刻薄,過于辛辣”。回答的過程中為了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氣勢,可以采用排比、否定連用等手法。譬如:“在他看來,沒了尖銳的批評,就沒有清醒的覺醒。無視民眾的苦難,無視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無視國民黨官僚的腐敗,就是無視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責任?!?/p>
六、回扣觀點
我們需要回扣觀點作結。好的主體段,當然要善始善終。如對于素材“漫畫家丁聰”,我們可以此作結:“他作品中的尖銳的諷刺和批評,正是因為他心懷國家,也正是源于他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p>
這樣,經過“提煉觀點——闡釋過渡——概引材料——就材設問——否定剖析——回扣作結”這一系列的方法應用,我們可以最后成文:“世界上所有作為社會屬性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責任有時候很小,小到一屋之掃;責任有時候又很大,大到‘天下興亡’。在漫畫家丁聰的眼中,責任是針砭時弊,譏彈世態。七十多年漫畫生涯中,政治諷刺與社會諷刺一直沒有離開丁聰的筆,難道他不怕被世人誤會尖酸刻薄,過于辛辣?在他看來,沒了尖銳的批評,就沒有清醒的覺醒。無視民眾的苦難,無視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無視國民黨官僚的腐敗,就是無視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責任。他作品中的尖銳的諷刺和批評,正是因為他心懷國家,也正是源于他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p>
(編輯:龍賢東)